晉書斠注卷二十四
錢塘吳士鑑
烏程劉承幹同注
志第十四
職官

書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所以奬導民萌、裁成庶政。易曰、「天垂象、聖人則之。」執法在南宮之右、上相處端門之外、而鳥龍居位、雲火垂名、前史詳之、其以尙矣。黃帝置三公之秩、以親黎元、少昊配九扈之名、以爲農正、命重黎於天地、詔融冥於水火、則可得而言焉。伊尹曰、「三公調陰陽、九卿通寒暑、大夫知人事、列士去其私。」而成湯居亳、初置二相、以伊尹・仲虺爲之、凡厥樞會、仰承君命。總及周武下車、成康垂則、六卿分職、二公弘化、咸樹司存、 孫志祖讀書脞錄續編曰論語籩豆之事則有司存皇邢兩疏竝以有司二字連文蕭山徐北溟鯤云後漢書文苑崔琦傳百官內外各有司存文選頭陀寺碑文庀徒揆曰各有司存玩其文義皆當以司存二字連讀故晉書職官志敘云咸樹司存又桓沖傳云臣司存閫外輒隨宜處分北齊書儒林傳敘云齊氏司存或失其守益可以證矣。 各題標準、苟非其道、人弗虛榮。貽厥孫謀、其固本也如此。及秦變周官、漢遵嬴舊、或隨時適用、或因務遷革、霸王之典、義在於斯、旣獲厥安、所謂得其時制者也。四征興於漢代、四安起於魏初、四鎭通於柔遠、四平止於喪亂、其渡遼・淩江、輕車・强弩、式揚遐外、用表攻伐、興而復毀、厥號彌繁。及當塗得志、剋平諸夏、初有軍師祭酒、參掌戎律。建安十三年、罷漢台司、更置丞相、而以曹公居之、用兼端揆。孫吳・劉蜀、多依漢制、雖復臨時命氏、而無忝舊章。世祖武皇帝卽位之初、以安平王孚爲太宰、鄭沖爲太傅、王祥爲太保、司馬望爲太尉、何曾爲司徒、 讀史擧正曰案本紀及望曾傳其時曾爲太尉望爲司徒。 荀顗爲司空、石苞爲大司馬、陳騫爲大將軍、世所謂八公同辰、攀雲附翼者也。若乃成乎棟宇、非一枝之勢、處乎經綸、稱萬夫之敵。或牽羊以叶於夢、或垂釣以申其道、或空桑以獻其術、或操版以啓其心。臥龍飛鴻、方金擬璧、秦奚・鄭產、楚材晉用、斯亦曩時之良具、其又昭彰者焉。宣王旣誅曹爽、政由己出、網羅英俊、以備天官。及蘭卿受羈、貴公顯戮、雖復策名魏氏、而乃心皇晉。及文王纂業、初啓晉臺、始置二衞、有前驅養由之弩、及設三部、有熊渠佽飛之眾。是以武帝龍飛、乘茲奮翼、猶武王以周之十亂而理殷民者也。是以泰始盡於太康、喬柯茂葉、來居斯位、自太興訖于建元、南金北銑、用處茲秩。雖未擬乎夔拊龍言、天工人代、亦庶幾乎任官惟賢、蒞事惟能者也。

丞相・相國、竝秦官也。晉受魏禪、竝不置、自惠帝之後、省置無恆。爲之者、趙王倫・梁王肜・成都王穎・南陽王保・王敦・王導之徒、皆非復尋常人臣之職。

太宰・太傅・太保、周之三公官也。 通典二十曰太宰太保官屬不見漢官儀曰太傅古官也傅者覆也又曰太保之保保養也通典二十曰太保所以訓護人主導以德義者也。 魏初唯置太傅、以鍾繇爲之、末年又置太保、以鄭沖爲之。晉初以景帝諱故、又採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師之任、 漢官儀曰師法也天子所師法也殷紂時箕子周武王時太公成王時周公竝爲太師通典二十曰蓋爲太師之互名非周冡宰之任也。 秩增三司、與太傅・太保皆爲上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無其人則闕。以安平獻王孚居之。 類聚四十五齊職儀曰晉武帝以從祖安平王孚爲太宰始置其官安平薨省咸寧四年又置案四年以太傅何曾爲太宰通典二十曰以安平獻王居焉增掾屬十人。 自渡江以後、其名不替、而居之者甚寡。 御覽二百六齊職儀曰元興中恭帝爲太宰桓元都督中外博士徐豁議太宰非武官不應都督遂從豁議。

太尉・司徒・司空、竝古官也。自漢厯魏、置以爲三公。及晉受命、迄江左、其官相承不替。 漢官儀曰太尉秦官也三司之職司馬主兵漢承秦制曰太尉初學記十一魏略曰太尉掌武事古者兵獄官皆以尉爲稱尉罻也言兵獄羅罻也又謝靈運晉書曰秦有太尉掌兵漢仍修之或置或省是故司馬之官主九伐之職漢官儀曰司徒古官也徒眾也司徒主人眾也又曰司空古官也空穴也司空主土古者穴居主穿土爲穴以居人也書鈔五十二晉百官表注曰司徒唐虞官王者象地立司徒使掌邦教又曰令總治天下之吏其屬官如太宰又曰司徒掌邦教戴育庶民安撫百姓又曰司空唐虞官也初學記十一齊職儀曰西漢末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後漢初省大司馬立太尉與司徒司空爲三公通典二十曰晉太尉司徒司空竝有長史司馬太尉雖不加兵者吏屬皆絳服太始三年又置太尉軍參軍六人騎司馬五人官騎十人。(亦見義陽王望傳。)

大司馬、古官也。 韋昭辨釋名曰大司馬者馬武也大總武事也訓馬爲武者取其健行也大司馬掌軍古者一車四馬故以馬名官書鈔五十一晉百官表注曰司馬武官也周禮掌邦政者所以平諸侯以正天下也又晉官品令曰司馬官品第一(案司馬上均脫大字。)通典二十曰咸寧初詔以前太尉府爲大司馬府增置祭酒二人帳下司馬官騎大車鼓吹。 漢制以冠大將軍・驃騎・車騎之上、以代太尉之職、故恆與太尉迭置、不竝列。及魏有太尉、而大司馬・大將軍各自爲官、位在三司上。晉受魏禪、因其制、以安平王孚爲太宰、鄭沖爲太傅、王祥爲太保、義陽王望爲太尉、何曾爲司徒、荀顗爲司空、石苞爲大司馬、陳騫爲大將軍、凡八公同時竝置、唯無丞相焉。自義陽王望爲大司馬之後、定令如舊、在三司上。

大將軍、古官也。漢武帝置、 韋昭辨釋名曰大將軍將軍之大者漢時貴戚爲之。 冠以大司馬名、爲崇重之職。及漢東京、大將軍不常置、爲之者皆擅朝權。至景帝爲大將軍、亦受非常之任。後以叔父孚爲太尉、奏改大將軍在太尉下。及晉受命、猶依其制、位次三司下、後復舊、在三司上。太康元年、琅邪王伷遷大將軍、 周家祿校勘記曰案伷遷大將軍在太康三年。 復制在三司下、伷薨後如舊。

開府儀同三司、漢官也。殤帝延平元年、鄧隲爲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之名、始自此也。 類聚四十七齊職儀曰開府儀同三司秦・漢無聞建初三年馬防爲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案建初爲漢章帝第一建元在殤帝之前本志以爲始於延平失攷。 及魏黃權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之名、起於此也。

驃騎・車騎・衞將軍・伏波・撫軍・都護・鎭軍・中軍・四征・四鎭・ 三國志攷證二曰宋百官志云征東將軍征南將軍征西將軍征北將軍謂之四征鎭東將軍鎭南將軍鎭西將軍鎭北將軍謂之四鎭魚豢曰漢舊諸征與偏裨雜號同魏制秩二千石位次三位四鎭在四鎭在四征之下漢末有鎭東鎭南鎭西而無鎭北鎭北魏置。 龍驤・典軍・上軍・輔國等大將軍、左右光祿・光祿三大夫、開府者皆爲位從公。

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左右光祿大夫・光祿大夫、開府位從公者爲文官公、冠進賢三梁、黑介幘。 書鈔五十一晉百官表注曰太宰古官也金章紫綬五時朝服進賢三梁冠佩山玄玉官品第一書鈔五十二晉百官表注曰太傅給五時朝服進賢三梁冠佩山玄玉官品次第一通典二十曰太傅絳朝服。

大司馬・大將軍・太尉・驃騎・車騎・衞將軍・諸大將軍、開府位從公者爲武官公、皆著武冠、平上黑幘。 通典二十曰大司馬絳朝衣金章紫綬佩山玄玉書鈔五十一晉百官表注曰太尉金章紫綬佩山玄玉通典二十曰晉太尉進賢三梁冠介幘絳朝服若郊廟冕服七旒元衣纁裳七章五禮通考二百十七曰案大司馬大將軍謂之二大太尉司徒司空謂之三司(亦曰三公。)與三師竝列所謂八公也。

文武官公、皆假金章紫綬、著五時服。其相國・丞相、皆衮冕、綠盭綬、 文選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注引魏晉官品作相國丞相綠綟綬。 所以殊於常公也。

諸公及開府位從公者、品秩第一、 魏書禮志劉芳議云案晉官品令所制九品皆正無從故以第八品準古下士。 食奉日五斛。太康二年、又給絹、春百匹、秋絹二百匹、緜二百斤。元康元年、給菜田十頃、騶十人、 周家祿校勘記曰當作田騶十人。 立夏後不及田者、食奉一年。置長史一人、秩一千石、 書鈔六十八晉百官表注太宰長史銅印墨綬朝服進賢兩梁冠官品第六俸月五十斛。 西東閤祭酒・西東曹掾・戶倉賊曹令史屬各一人、御屬閤下令史・西東曹倉戶賊曹令史・門令史・記室省事令史・閤下記室書令史・西東曹學事各一人。 書鈔五十二晉百官表注曰太傅掾屬十人秩百石御屬一人令史十二人續漢百官志注一晉百官表注曰御屬如錄事也通典二十曰晉楊駿爲太傅增祭酒四人掾屬二十人。 給武賁二十人、持班劒。給朝車駕駟・安車黑耳駕三各一乘、祭酒掾屬白蓋小車七乘、軺車施耳後戶・皁輪犢車各一乘。自祭酒已下、令史已上、皆皁零辟朝服。太尉雖不加兵者、吏屬皆絳服。司徒加置左右長史各一人、 御覽二百九干寶司徒儀曰左長史職掌檢其法憲明其分職通典二十曰司徒加置左長史掌差次九品銓衡人倫冠綬與丞相長史同。 秩千石、主簿・左西曹掾屬各一人、 御覽二百九干寶司徒儀曰掾屬之職敦明教義肅厲淸風非禮不言非法不行以訓羣吏以貴朝望各掌其所治之曹通典二十曰主簿左右東西曹掾各一人若有所循行者增置掾屬十人。 西曹稱右西曹、其左西曹令史已下人數如舊令。司空加置導橋掾一人。諸公及開府位從公加兵者、增置司馬一人、秩千石、從事中郞二人、秩比千石、主簿・記室督各一人、舍人四人、兵鎧・士曹、營軍・剌姦・帳下都督、外都督、令史各一人。主簿已下、令史已上、皆絳服。司馬給吏卒如長史、從事中郞給侍二人、主簿・記室督各給侍一人。其餘臨時增崇者、則褒加各因其時爲節文、不爲定制。諸公及開府位從公爲持節都督、增參軍爲六人、長史・司馬・從事中郞・主簿・記室督・祭酒・掾屬・舍人如常加兵公制。 通典二十曰晉元帝以鎭東大將軍爲丞相丞相府置從事中郞分掌諸曹有錄事中郞度支中郞三兵中郞其參軍則有諮議參軍二人主諷議事江左初置軍諮祭酒有錄事記室東曹等十三曹其後又置七曹。

特進、漢官也。 類聚四十七漢雜事曰諸侯功德優盛朝廷所敬異者賜位特進在三公下百官表注曰漢制皇后之父率爲此官齊職儀曰特進以功德特見進也。 二漢及魏晉以加官從本官車服、無吏卒。太僕羊琇遜位、拜特進、加散騎常侍、無餘官、故給吏卒車服。其餘加特進者、唯食其祿賜、位其班位而已、 案賜位之位當從通典三十四作賜列。 不別給特進吏卒車服、後定令。特進品秩第二、位次諸公、在開府驃騎上、 御覽二百四十三傅咸奏曰特進品第二執皮帛坐侍臣之下今啓特進宜執璧繼公通典三十四曰晉惠帝元康中定令特進位次諸公。 冠進賢兩梁、黑介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玉、無章綬、食奉日四斛。太康二年、始賜春服絹五十匹、秋絹百五十匹、緜一百五十斤。元康元年、給菜田八頃、田騶八人、立夏後不及田者、食奉一年。置主簿・功曹史・門亭長・門下書佐各一人、給安車黑耳駕御一人、軺車施耳後戶一乘。

左右光祿大夫、假金章紫綬。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者、品秩第二、祿賜・班位・冠幘・車服・佩玉、置吏卒羽林及卒、諸所賜給皆與特進同。其以爲加官者、唯假章綬・祿賜班位而已、不別給車服吏卒也。又卒贈此位、本已有卿官者、不復重給吏卒、其餘皆給。

光祿大夫 漢官儀曰光祿大夫屬光祿勳書鈔五十六晉百官表注曰光祿大夫古官也詩云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職掌言議(類聚四十九引下有毗亮論道四字。)獻可替否讚揚特化者也。 假銀章靑綬者、品秩第三、 案書鈔五十六引晉百官表注作官品第二以上文左右光祿大夫證之似當從本志作第三。 位在金紫將軍下、諸卿上。漢時所置無定員、多以爲拜假賵贈之使、及監護喪事。魏氏已來、轉復優重、不復以爲使命之官。其諸公吿老者、皆家拜此位、及在朝顯職、復用加之。及晉受命、仍舊不改、復以爲優崇之制。而諸公遜位、不復加之、或更拜上公、或以本封食公祿。其諸卿尹中朝大官年老致仕者、及內外之職加此者、前後甚眾。由是或因得開府、或進加金章紫綬、又復以爲禮贈之位。泰始中、唯太子詹事楊珧加給事中光祿大夫。加兵之制、諸所供給依三品將軍。其餘自如舊制、終武・惠・孝懷三世。

光祿大夫與卿同秩中二千石、著進賢兩梁冠、黑介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玉、食奉日三斛。 案書鈔五十六引晉百官表注作俸月三十五斛似有譌文。 太康二年、始給春賜絹五十匹、秋絹百匹、緜百斤。惠帝元康元年、始給菜田六頃、田騶六人、置主簿・功曹史・門亭長・門下書佐各一人。

驃騎已下及諸大將軍不開府非持節都督者、品秩第二、其祿與特進同。置長史・司馬各一人、秩千石、主簿、功曹史、門下督、錄事、兵鎧士賊曹、營軍・剌姦・帳下都督、功曹書佐門吏、門下書吏各一人。其假節爲都督者、所置與四征鎭加大將軍不開府爲都督者同。

四征鎭安平加大將軍不開府持節都督者、品秩第二、置參佐吏卒・幕府兵騎如常都督制、唯朝會祿賜從二品將軍之例。然則持節都督無定員、前漢遣使始有持節。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權時置督軍御史、事竟罷。建安中、魏武爲相、始遣大將軍督之。二十一年、征孫權還、夏侯惇督二十六軍是也。魏文帝黃初三年、始置都督諸州軍事、或領刺史。又上軍大將軍曹眞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鉞、則總統內外諸軍矣。魏明帝太和四年秋、宣帝征蜀、加號大都督。高貴鄕公正元二年、文帝都督中外諸軍、尋加大都督。及晉受禪、都督諸軍爲上、監諸軍次之、督諸軍爲下、使持節爲上、持節次之、假節爲下。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江左以來、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導等權重者乃居之。

三品將軍秩中二千石者、著武冠、平上黑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玉、食奉、春秋賜緜絹、菜田・田騶如光祿大夫諸卿制。置長史・司馬各一人、秩千石、主簿、功曹、門下都督、錄事、兵鎧士賊曹、營軍・刺姦吏・帳下都督、功曹書佐門吏、門下書吏各一人。

錄尙書、案漢武時、左右曹諸吏分平尙書奏事、知樞要者始領尙書事。張安世以車騎將軍、霍光以大將軍、王鳳以大司馬、師丹以左將軍、竝領尙書事。後漢章帝以太傅趙憙・太尉牟融、竝錄尙書事。尙書有錄名、蓋自憙・融始、亦西京領尙書之任、猶唐虞大麓之職也。和帝時、太尉鄧彪爲太傅・錄尙書事、位上公、在三公上、漢制遂以爲常、每少帝立則置太傅・錄尙書事、猶古冢宰總己之義、薨輒罷之。自魏・晉以後、亦公卿權重者爲之。

尙書令、 書鈔五十九晉百官表注曰尙書令唐虞官也是謂文昌天府。 秩千石、假銅印墨綬、冠進賢兩梁冠、納言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玉、食奉月五十斛。受拜則策命之、以在端右故也。 書鈔五十九晉百官表注曰尙書令官品第三俸月三十五斛領總攝諸曹出納王命敷奏萬機又晉起居注曰武帝太始元年詔曰尙書令百揆之首乃總齊機衡出納朝政治績之所由也又引太始元年詔曰夫尙書令總百揆之得失管王政之開塞者端右之職也是以自漢代以來每選此官必愼其人文選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注王隱晉書曰詔曰今之尙書令皆古之百揆之任也御覽二百十晉公卿禮秩曰尙書令拜受命皆策命薨則於朝堂發哀古之冡宰以在端右故也案百官表注作俸月三十五斛亦與本志異。 太康二年、始給賜絹、春三十匹、秋七十匹、緜七十斤。元康元年、始給菜田六頃、田騶六人、立夏後不及田者、食奉一年。始賈充爲尙書令、以目疾表置省事吏四人、省事蓋自此始。 御覽二百十晉故事曰賈充置省事吏四人品職章服與諸曹令吏同。

僕射、服秩印綬與令同。 書鈔五十九晉官品令曰尙書僕射尙書六人皆銅印墨綬進賢兩梁冠納言幘絳朝服佩水蒼玉執笏負符加侍中者武官左貂金蟬又晉百官表注曰僕射官品第三初學記十一晉百官表注曰僕射俸月四十五石。 案漢本置一人、 漢官儀曰僕射秦官也僕主也古者重武每官必有主射以督課之。 至漢獻帝建安四年、以執金吾榮郃爲尙書左僕射、 廿二史考異二十曰按宋書百官志以榮郃爲尙書左僕射衞臻爲右僕射此志脫一句案廣韻十四淸曰營又姓風俗通云周成王卿士營伯之後漢有京兆尹營郃陸法言在隋時必有所據是榮爲營之誤也又案續漢志三注引獻帝起居注曰邵卒官贈金吾是邵以左僕射贈執金吾不得云以執金吾榮邵爲左僕射也。 僕射分置左右、蓋自此始。經魏至晉、迄於江左、省置無恆、置二、則爲左右僕射、或不兩置、但曰尙書僕射。 書鈔五十九晉起居注曰永昌元年詔曰尙書置左右僕射所以恢演治典協宣庶績也中閒久廢其復置也初學記十一引永昌作太康御覽二百十一亦引作永昌。 令闕、則左爲省主、若左右竝闕、則置尙書僕射以主左事。 通典二十二作若左右竝闕則直置僕射在其中閒總左右事。

列曹尙書、案尙書本漢承秦置、 劉煕釋名曰尙書者尙者上也言最在上總領之也韋昭辨釋名曰尙猶奉也百官尙書言事當省案平處奉上之故曰尙書尙方亦然初學記十一齊職儀曰諸曹尙書秦官也漢因之竝用士人又引五代史百官志同。 及武帝遊宴後庭、始用宦者主中書、以司馬遷爲之、 十七史商榷四十七曰此言非也司馬遷非宦者漢書但言其被刑之後爲中書令尊寵任職豈得以用遷爲宦者主中書之所由始。 中閒遂罷其官、以爲中書之職。至成帝建始四年、罷中書宦者、又置尙書五人、 初學記十一齊職儀曰成帝又改用士人又引五代史百官志成帝作武帝續漢志補注曰成帝當作武帝漢官儀曰尙書四員武帝置成帝加一爲五。 一人爲僕射、而四人分爲四曹、通掌圖書祕記章奏之事、各有其任。其一曰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其二曰二千石曹、主刺史・郡國事。其三曰民曹、主吏民・上書事。其四曰主客曹、主外國夷狄事。後成帝又置三公曹、主斷獄、是爲五曹。後漢光武以三公曹主歲盡考課諸州郡事、改常侍曹爲吏部曹、主選擧・祠祀事、 書鈔六十晉百官表注曰尙書一人秩六百石掌選擧事初學記十一引齊職儀五代史百官志祠祀竝作齋祠。 民曹主繕修・功作・鹽池・園苑事、客曹主護駕・羌胡・朝賀事、二千石曹主辭訟事、中都官曹主水火・盜賊事、合爲六曹。幷令僕二人、謂之八座。 初學記十一御覽二百十一謝靈運晉書曰古者重武事貴射御取其捷御如僕各置一人尙書六人謂之八座參攝百揆出納王命古元愷之任也文選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注晉百官名曰尙書令尙書僕射六尙書古爲八尙書。 尙書雖有曹名、不以爲號。靈帝以侍中梁鵠爲選部尙書、於此始見曹名。及魏改選部爲吏部、主選部事、 初學記十一齊職儀曰魏代又爲吏部曹專掌選職右於諸曹尙書又引五代史百官志同。 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凡五曹尙書・二僕射・一令爲八座。及晉置吏部・三公・客曹・駕部・屯田・度支六曹、而無五兵。咸寧二年、省駕部尙書。四年、省一僕射、又置駕部尙書。太康中、有吏部・殿中及五兵・田曹・度支・左民爲六曹尙書、又無駕部・三公・客曹。惠帝世又有右民尙書、止於六曹、不知此時省何曹也。 晉書校文二曰當從宋志重尙書字。 及渡江、有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尙書。 書鈔五十九晉起居注曰建元二年詔曰尙書萬事之本朕所責成者也而廩祿儉薄甚非治體今雖軍國多費不爲元凱惜祿其依令僕給尙書各親信五十人廩賜。 祠部尙書常與右僕射通職、不恆置、以右僕射攝之、若右僕射闕、則以祠部尙書攝知右事。

左右丞、自漢武帝建始四年置尙書、而便置丞四人。及光武始減其二、唯置左右丞、 初學記十一齊職儀曰唯置左右二丞丞承也言承助令僕總理臺事又引五代史百官志同。 左右丞蓋自此始也。自此至晉不改。晉左丞主臺內禁令、宗廟祠祀、朝儀禮制、選用署吏、急假、 初學記十一齊職儀及五代史百官志曰尙書令與左丞總領紀綱又曰魏晉以來左丞得彈奏八座故傅咸云斯乃皇朝之司直天臺之管轄是也書鈔六十引晉百官表注作左右丞主臺內宗廟祠祀朝儀體制彈按選用署吏督近道文書給假與志小異御覽二百十二引臺內下有禁令二字與此志同禮制誤射制書鈔六十晉百官志曰左丞總領綱紀緖不去也(此句有脫誤。)又曰左丞領都令史七人史五人韓二蕃人八也案書鈔引表注誤衍右字通典二十二宗廟作寢廟急假下有兼糾彈之事五字。 右丞掌臺內庫藏廬舍、凡諸器用之物、及廩振人租布、刑獄兵器、督錄遠道文書章表奏事。 御覽二百十三晉百官表注曰右丞主臺內庫藏廨舍量物用多少及廩賜民戶租布刑獄兵器稽遠道文書章表奏事初學記十一齊職儀曰僕射與右丞掌稟財穀又引五代史百官志掌稟下有假字。 八座郞初拜、皆沿漢舊制、竝集都座交禮、遷職又解交焉。

尙書郞、西漢舊置四人、以分掌尙書。其一人主匈奴單于營部、一人主羌夷・吏民、一人主戶口・墾田、一人主財帛・委輸。 漢官儀作一人主天下戶口土田墾作一人主錢帛貢獻委輸。 及光武分尙書爲六曹之後、合置三十四人、秩四百石、幷左右丞爲三十六人。郞主作文書起草、更直五日於建禮門內。 文選沈休文和謝宣城詩注引蔡質漢官典職儀式選用作尙書郞晝夜更直于建禮門內(書鈔初學記引作夜直五日。)後漢書鍾離意傳注漢官典職儀式選用曰尙書郞入直臺中官供新靑縑白綾被或錦被晝夜更宿帷帳畫通中枕臥旃蓐冬夏隨時改易太官供食五日一美食。 尙書郞初從三署詣臺試、守尙書郞、中歲滿稱尙書郞、三年稱侍郞、選有吏能者爲之。至魏、尙書郞有殿中・吏部・駕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庫部・農部・水部・儀曹・三公・倉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別兵・考功・定課、凡二十三郞。靑龍二年、尙書陳矯奏置都官・騎兵、 案尙書下脫令字通典二十二卽作尙書令。 合凡二十五郞。每一郞缺、白試諸孝廉能結文案者五人、謹封奏其姓名以補之。及晉受命、武帝罷農部・定課、置直事・ 書鈔六十晉百官表注曰直事令史掌發內章表及上事上書條牒疏奏門下注發日月其啓皆直注也。 殿中・祠部・儀曹・吏部・三公・比部・金部・倉部・度支・都官・二千石・左民・右民・虞曹・屯田・起部・水部・左右主客・駕部・車部・庫部・左右中兵・左右外兵・別兵・都兵・騎兵・左右士・北主客・南主客、爲三十四曹郞。後又置運曹、凡三十五曹、置郞二十三人、更相統攝。 書鈔六十晉百官表注曰諸曹郞令史與郞竝處事宜別掌錄上事立草通典二十二曰或爲三十六曹注云晉裴秀以尙書三十六曹統事准列不明宜使諸郞任職未及奏而薨。 及江左、無直事・右民・屯田・車部・別兵・都兵・騎兵・左右士・運曹十曹郞。康穆以後、又無虞曹・二千石二郞、但有殿中・祠部・吏部・儀曹・三公・比部・金部・倉部・度支・都官・左民・起部・水部・主客・駕部・庫部・中兵・外兵十八曹郞。後又省主客・起部・水部、餘十五曹云。

侍中、案黃帝時風后爲侍中、於周爲常伯之任、秦取古名置侍中、漢因之。秦・漢俱無定員、 漢書百官公卿表注漢官解詁曰掌侍從左右無常員侍中。 以功高者一人爲僕射。魏・晉以來置四人、別加官者則非數。掌儐贊威儀、大駕出則次直侍中護駕、正直侍中負璽陪乘、不帶劒、 書鈔五十八引晉官品令不帶劍作不置劍初學記十二齊職儀曰法駕出則正直一人負璽。 餘皆騎從。御登殿、與散騎常侍對扶、 書鈔五十八引晉官品令對扶作對狀初學記十二引齊職儀作對挾帝。 侍中居左、常侍居右。備切問近對、拾遺補闕。 書鈔五十八晉官品令曰盡獻納糺正補過文樂若有不正皆得馭除書表章奏皆掌署也文選恩倖論注晉令曰侍中除書表奏皆掌署之。 及江左哀帝興寧四年、桓溫奏省二人、後復舊。

給事黃門侍郞、秦官也。漢已後竝因之、 初學記十二齊職儀曰初秦又有給事黃門之職漢因之至東漢初幷二官曰給事黃門侍郞後又改爲侍中侍郞尋復舊。 與侍中俱管門下眾事、無員。及晉、置員四人。 書鈔五十八晉官品令曰給事黃門四人與侍中掌文案讚相威儀典署其事又曰大法駕出次直黃門郞從駕初學記十二齊職儀曰晉置給事黃門侍郞四人與侍中俱管門下眾事與散騎常侍竝淸華代謂之黃散焉。

散騎常侍、 五禮通考二百十七曰案通典稱散騎常侍晉時雖隸門下而別爲一省引潘岳賦寓直散騎之省爲證其說是也。 本秦官也。秦置散騎、又置中常侍、散騎騎從乘輿車後、中常侍得入禁中、皆無員、亦以爲加官。漢東京初、省散騎、而中常侍用宦者。魏文帝黃初初、置散騎、合之於中、同掌規諫、不典事、貂璫插右、騎而散從、至晉不改。 書鈔五十八晉中興書曰興寧二年桓溫奏請散騎常侍二人復置四人凡一省文書奏表意異者爲散騎常侍比於侍中貂璫插右黃初始置四人出入侍從與上談議不典事後因以爲加官。 及元康中、惠帝始以宦者董猛爲中常侍、後遂止。常爲顯職。

給事中、秦官也。所加或大夫・博士・議郞、掌顧問應對、 初學記十二晉令曰給事中掌中外三閣經書覆校殘闋正定脫誤。 位次中常侍。漢因之。及漢東京省、魏世復置、至晉不改。在散騎常侍下、給事黃門侍郞上、無員。

通直散騎常侍、案魏末散騎常侍又有在員外者。泰始十年、武帝使二人與散騎常侍通員直、故謂之通直散騎常侍。江左置四人。 御覽二百二十四晉大興元年起居注曰置通直散騎常侍四人。

員外散騎常侍、魏末置、無員。

散騎侍郞四人、 初學記十二齊職儀曰晉置四人隸門下晉初此官選望甚重與侍中不異。 魏初與散騎常侍同置。自魏至晉、散騎常侍・侍郞與侍中・黃門侍郞共平尙書奏事、江左乃罷。

通直散騎侍郞四人。初、武帝置員外散騎侍郞、及太興元年、元帝使二人與散騎侍郞通員直、故謂之通直散騎侍郞、後增爲四人。

員外散騎侍郞、武帝置、無員。

奉朝請、本不爲官、無員。漢東京罷三公・外戚・宗室・諸侯多奉朝請。奉朝請者、奉朝會請召而已。 學林曰前漢書東方朔傳曰奉朝請之禮備臣妾之儀顏注曰請才姓反又吳王濞傳曰使人爲秋請顏注曰請才姓反孟康注曰律春曰朝秋曰請如古諸侯朝聘也如湻曰濞不自行使人代己致請禮然則奉朝請之請讀音才姓反漢律所謂春朝秋請是也吳王濞傳所謂秋請乃漢律也廣韻去聲靚字注曰古奉朝請亦用靚字然則晉志謂奉朝會請召者誤矣蓋朝請者臣見君者也曰請召則是君召臣也自晉以來奉朝請之官受俸祿而不隸事奉車都尉駙馬都尉騎都尉之類是也。 武帝亦以宗室・外戚爲奉車・駙馬・三都尉而奉朝請焉。 初學記十齊職儀曰其後杜預尙晉宣帝女高陸公主拜駙馬都尉王濟尙晉文帝女常山公主拜駙馬都尉後代因魏晉以爲恆案三都尉本漢官見續漢志補注。 元帝爲晉王、以參軍爲奉車都尉、掾屬爲駙馬都尉、 元帝紀建武元年三月諸參軍拜奉車都尉掾屬駙馬都尉辟掾屬百餘人時人謂之百六掾。 行參軍舍人爲騎都尉、皆奉朝請。後罷奉車・騎二都尉、唯留駙馬都尉奉朝請。諸尙公主者劉惔・桓溫皆爲之。

中書監及令、 初學記十一謝靈運晉志曰以其總掌禁中書記謂之中書(案謝書當有百官志故引作晉志。)御覽二百二十晉制曰中書令銅印墨綬進賢兩梁冠絳朝服佩水蒼玉乘軺車又晉令曰中書爲詔令記會時事典作文書也又六百八十九晉公卿禮秩曰中書監令著介幘。 案漢武帝遊宴後庭、始使宦者典事尙書、謂之中書謁者、置令・僕射。成帝改中書謁者令曰中謁者令、 初學記十一謝靈運晉書曰漢成帝已後無復中書之職。 罷僕射。漢東京省中謁者令、而有中官謁者令、非其職也。魏武帝爲魏王、置祕書令、典尙書奏事。 初學記十二齊職儀曰至獻帝建安中魏武爲魏王置秘書令典尙書奏事卽中書之任也亦兼掌圖書秘記之事。 文帝黃初初改爲中書、置監・令、以祕書左丞劉放爲中書監、右丞孫資爲中書令、監・令蓋自此始也。及晉因之、竝置員一人。 初學記十一齊職儀曰魏晉以來皆置一人品第三妙選文學通識之士爲之掌王言江左更重其任多以諸公兼之又引五代史百官志同通典二十一曰東晉常倂其職入散騎省尋復置之。

中書侍郞、魏黃初初、中書旣置監・令、又置通事郞、 初學記十一齊職儀曰魏世中書始置通事一人掌呈奏魏明帝有通事劉泰是也高貴鄕公時改爲通事侍郞又引五代史百官志同。 次黃門郞。黃門郞已署事過、通事乃署名。已署、奏以入、爲帝省讀、書可。及晉、改曰中書侍郞、員四人。 通典二十一曰其職副掌王言更入直省五日從駕則正直從次直守。 中書侍郞蓋此始也。 周家祿校勘記曰蓋自此始也誤脫自字。 及江左初、改中書侍郞曰通事郞、尋復爲中書侍郞。

中書舍人、案晉初初置舍人・通事各一人、江左合舍人通事謂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後省、而以中書侍郞一人直西省、又掌詔命。 初學記十一齊職儀曰宣王言甚用事又引五代史百官志同。

祕書監、 漢官儀曰秘書監掌典圖書古今文字考合同異。 案漢桓帝延熹三年置祕書監、後省。魏武爲魏王、置祕書令・丞。 初學記十二齊職儀曰初漢獻帝置秘書令有丞二人蓋中書之任又曰秘書丞銅印墨綬又引五代史百官志曰漢獻帝置秘書令有丞郞。 及文帝黃初初、置中書令、典尙書奏事、而祕書改令爲監。後以何禎爲祕書丞、而祕書先自有丞、乃以禎爲祕書右丞。 初學記十二齊職儀曰秘書郞魏官也魏文分秘書爲中書而秘書別掌文籍領秘書丞及秘書郞中書鈔五十七晉起居注曰惠帝永平九年詔曰秘書綜理經籍考核古今課試署吏四百人宜專其事者也(初學記十二引九年作元年考核作考校署吏下多須有二字案永平無九年當以元年爲是。)通典二十六曰幷統著作局掌三閣圖書自是秘書之府始居於外孫詒讓籀膏述林曰李林甫唐六典秘書郞注晉起居云武帝遣秘書圖書分爲甲乙景丁四部使秘書郞中四人各掌一焉宋氏除中字據李說則晉曰秘書郞中宋曰秘書郞新晉書職官志屬官有丞有郞則誤依劉宋官名除中字非晉制也舊本穆天子傳卷首結銜有秘書校書郞中初學記十二齊職儀曰而秘書改令爲監別掌文籍自置丞一人多以秘書郞遷之其後何禎上許都賦帝異之拜秘書郞後月餘禎闕事帝問外吾本用禎爲丞何故爲郞案主者罪遂改爲丞時秘書本有一丞尙未轉遂以禎爲右丞右丞置自禎始也。 及晉受命、武帝以祕書幷中書省、其祕書著作之局不廢。惠帝永平中、復置祕書監、其屬官有丞、有郞、幷統著作省。 初學記十二齊職儀曰晉惠復別置秘書監一人後世因之書鈔五十七晉官品令曰秘書郞掌中外五閤經書覆核閤事正定脫誤御覽二百三十四引晉令作三閣經書通典二十六亦作三閣案唐六典引晉起居注作秘書郞中與齊職儀作郞中正同是晉時官制本承魏舊且額定四人可以補史之闕。

著作郞、 史通史官篇曰按晉令著作郞掌起居集注撰錄諸言行勳代舊載史籍者。 周左史之任也。漢東京圖籍在東觀、故使名儒著作東觀、有其名、尙未有官。魏明帝太和中、詔置著作郞、於此始有其官、隸中書省。及晉受命、武帝以繆徵爲中書著作郞。元康二年、詔曰、「著作舊屬中書。而祕書旣典文籍、今改中書著作爲祕書著作。」於是改隸祕書省。後別自置省而猶隸祕書。著作郞一人、謂之大著作郞、專掌史任、 史通覈才篇曰晉令云國史之任委之著作。 又置佐著作郞八人。著作郞始到職、 史通覈才篇引晉令作每著作郞初至。 必撰名臣傳一人。

太常・ 鄭眾周禮注曰唐虞厯三代以宗官典國之禮與其祭祀漢之太常是也漢官儀曰太常古官也常典也常典三禮也漢書百官公卿表曰太常卿秦曰奉常通典二十五曰漢初曰太常惠帝更名奉常景帝六年更名太常後漢秩與漢同建安中爲奉常魏黃初元年改爲太常。 光祿勳・ 漢官儀曰光者明也祿者爵也勳功也言光祿典郞謁者虎賁羽林擧不失德賞不失勞故曰光祿勳續漢志注胡廣曰勳猶閽也易曰爲閽寺補注曰案勳與薰同又與閽通易艮九三厲薰心虞翻本作閽云艮爲閽荀爽本作勳湻于長夏承碑云策薰著于王室易勳薰閽三字同物也。 衞尉・ 初學記十二齊職儀曰衞尉秦官也漢因之景帝更名中大夫尋復舊。 太僕・ 漢官儀曰太僕卿周穆王所置也蓋大御眾僕之長。 廷尉・ 漢書百官公卿表曰廷尉秦官掌刑辟漢官儀曰廷者平也漢官解詁曰廷尉當理疑獄通典二十五曰秦爲廷尉漢因之景帝中元六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復爲廷尉哀帝元壽二年復爲大理後漢廷尉卿建安中復爲大理魏黃初元年改爲廷尉。 大鴻臚・ 漢書百官公卿表曰鴻臚秦曰典客漢官儀曰鴻臚景帝置郊廟行禮贊九賓鴻聲臚傳之也劉煕釋名曰腹前肥曰臚此主王侯及蕃國言以京師爲心體王侯蕃國爲腹臚以養之也韋昭辨釋名曰鴻臚本故典客掌賓禮武帝時更爲鴻臚鴻大也臚陳序也言以大禮陳序于賓客也。 宗正・ 漢官儀曰宗正古官也周成王時彤伯入爲宗正。 大司農・ 漢官儀曰大司農古官也秦置治粟內史掌穀貨漢因之景帝更名大農令武帝更名大司農通典二十六曰後漢大司農建安中爲大農魏黃初元年又改爲司農晉初因之。 少府・ 書鈔五十四晉百官表曰少府一人秦官銀章靑綬五時朝服進賢兩梁冠。 將作大匠・ 將作大匠本漢官。 太后三卿・大長秋、 大長秋本漢官。 皆爲列卿、各置丞・功曹・主簿・五官等員。

太常、有博士・協律校尉員、 漢官儀曰博士秦官也博者博通今古士者辨于然否案鍾會傳注引百官名緖(諸葛緖。)入晉爲太常崇禮衞尉本志不載崇禮衞尉一官或晉初所設未幾卽廢也。 又統太學諸博士・祭酒及太史・太廟・太樂・鼓吹・陵等令、 博士祭酒本漢官蔡邕勸學篇曰周之師氏居虎門今之祭酒也御覽二百二十九晉起居注曰成帝咸和中詔太樂令載綬教官伎樂勤勞賜米百石布二十疋。 太史又別置靈臺丞。

太常博士、魏官也。魏文帝初置、晉因之。掌引導乘輿。王公已下應追諡者、則博士議定之。 通典二十五曰朝之大典必於詢度。

協律校尉、漢協律都尉之職也、魏杜夔爲之。及晉、改爲協律校尉。

晉初承魏制、置博士十九人。 書鈔六十七御覽二百二十九晉中興書曰博士之職非徒博習舊說訓教學徒而已端委佩玉朝之大典必詢度之當以直道克厭人望然後爲可又晉百官表(脫注字。)曰博士俸有二十五斛通藝事。 及咸寧四年、武帝初立國子學、定置國子祭酒・博士各一人、 類聚四十五百官表注曰博士祭酒一人掌國子學早朝服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秦燔書籍而置博士之官博者博通於藝事也御覽二百三十六齊職儀曰晉令博士祭酒掌國子學而國子生師事祭酒執經葛布單衣終身致敬通典二十七曰舊視侍中列曹尙書五禮通考一百七十一曰國子學之名始此東漢立五經博士十四人以聰明有威重者一人爲祭酒祭酒者眾所尊之稱陳元爲司空南閤祭酒則公府亦有祭酒矣晉時公府掾屬設東閤祭酒西閤祭酒軍諮祭酒而國子學亦設之唐以後惟國子監有祭酒而諸曹竝不設此官矣晉立國子學宋志在咸寧二年晉志在四年必有一誤。 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博士皆取履行淸湻、通明典義者、若散騎常侍・中書侍郞・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試。 諸史攷異二曰按散騎常侍中書侍郞太子中庶子三官竝不召試博士若下十六字未知何處文錯附在此案御覽二百三十六引晉令博士皆取履行淸湻通明典義若散騎中書侍郞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試是此數語乃出於詔令也通典二十七淸湻作精湻。 及江左初、減爲九人。元帝末、增儀禮・春秋公羊博士各一人、合爲十一人。後又增爲十六人、不復分掌五經、而謂之太學博士也。 通典五十三賀循上言尙書被符經置博士一人又多故厯紀儒道荒廢學者能兼明經義者少且春秋三傳俱出聖人而義歸不同自前代通儒未有能通得失兼而學之者也況今學義甚穨不可令一人總之今宜周禮儀禮二經置博士二人春秋三傳置博士三人其餘別經置一人合八人案賀循此議蓋未允行故本志所載博士人數不相符合也。 孝武太元十年、損國子助教員爲十人。

光祿勳、統武賁中郞將・ 漢官儀曰虎賁中郞將古官也白帖七十五魏晉官品曰中郞將冠如將軍續漢志二注晉百官表注曰虎賁諸郞皆父死子代漢制也。 羽林郞將・宂從僕射・羽林左監・五官左右中郞將・ 宂從僕射羽林左監五官左右中郞將本漢官通典二十八曰晉罷羽林中郞將又省一監置一監而已案志文以郞將左監竝列未詳罷置以近疏略。 東園匠・太官・ 太官本漢官案通典二十五曰晉太官令有餳官果官吏二人不見於志。 御府・守宮・黃門・掖庭・ 御府守宮黃門掖庭本漢官。 淸商・華林園・暴室等令。 漢書注顏師古曰暴室者掖庭主獄作染練之署故謂之暴室取暴曬爲名耳應劭曰暴室宮人獄也今曰薄室案暴室本漢官屬於永巷見續漢志補注。 哀帝興寧二年、省光祿勳、幷司徒。孝武寧康元年復置。

衞尉、統武庫・公車・衞士・諸冶等令、 書鈔五十五晉百官志(當作表。)注曰武庫令銅印墨綬朝服武冠官品第七俸月二十斛又曰公車司馬令一人周官也銅印墨綬絳服冠集賢一梁冠官品第七月俸二十七斛通典二十七曰晉冶令掌工徒鼓鑄隸衞尉。 左右都候、 案通典二十五曰左右都候後漢各一人屬衞尉後無晉志尙有此官不得云後無也。 南北東西督治掾。及渡江、省衞尉。

太僕、統典農・典虞都尉、典虞丞、左右中典牧都尉、車府典牧、乘黃廏・驊騮廏・龍馬廏等令。典牧 書鈔五十五晉百官表注曰車府令銅印墨綬朝服進賢一梁冠官品第七俸月二十斛通典二十五曰後漢太僕有未央廐令魏改爲乘黃廏古之神馬因以爲名。 又別置羊牧丞。太僕、自元帝渡江之後或省或置。太僕省、 初學記十二齊職儀曰至東晉元帝省之後復置至成帝又省之倂入宗正蓋有事郊祀則權置畢則省。 故驊騮爲門下之職。

廷尉、主刑法獄訟、屬官有正・監・評。 正監評本漢舊儀作平評卽平也世說排調篇注引荀氏家傳曰荀隱厯太子舍人廷尉平通典二十五曰晉武咸寧中曹志上表請廷尉置丞案本志不載。 幷有律博士員。

大鴻臚、統大行・典客・園池・華林園・鈎盾等令、 漢官儀曰秦置典客漢因之景帝更名大行令武帝改曰大鴻臚通典二十六曰鈎盾本漢官魏爲客館令晉改爲典客。 又有靑官列丞・鄴玄武苑丞。及江左、有事則權置、無事則省。

宗正、統皇族宗人圖諜、又統太醫令史、 初學記十二宋百官春秋曰晉曰大宗正書鈔五十五晉百官表注曰太醫令一人周官也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通典二十五曰咸寧三年又置宗師以扶風王亮爲之使皇室戚屬奉率德義所有施行必令誥之(梁王肜亦爲宗師。)案宗師非常置之官故不見於志又武帝紀咸寧四年太醫司馬程據獻雉頭裘亦見書鈔一百二十九類聚六十七引王隱晉書司馬蓋屬于太醫令者亦不見於志。 又有司牧掾員。及渡江、哀帝省幷太常、太醫以給門下省。

大司農、統太簞・導官二令、 導官本漢官續漢志補注環濟要略曰導官令掌諸御米飛麵也沈約曰司馬相如封禪書曰導一莖九穗于庖丁度曰以粟爲米曰䆃漢有䆃官故相如曰䆃六穗之禾以導爲禾者誤。 襄國都水長、東西南北部護漕掾。及渡江、哀帝省幷都水、孝武復置。 書鈔五十四臧榮緖晉書曰哀帝興寧二年省司農之職後孝武寧康復置。

少府、統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尙方・ 書鈔六十一魏略曰材官校尉黃初中置秩比二于石主天下材木屬少府通典二十五曰漢末分尙方爲中左右三尙方魏晉因之阮元積古齋鐘鼎疑識九曰永元雁足鐙永元二年中尙方造晉襲漢制有中左右三尙方證以器之中尙方可知漢時有三尙方矣又晉泰始澡盤泰始元年(隸續作元年。)口月七日右尙方治將(隸續作御。)府案晉志少府統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尙方又曰將作大匠有事則置無事則罷此云右尙方治將府故知無事時少府兼領將作曰將府省文耳。 中黃左右藏・ 案中黃左右藏卽漢官之中黃藏府。 左校・甄官・ 通典二十七曰晉有甄官署掌甎瓦之事。 平準・奚官等令、左校坊・鄴中黃左右藏・油官等丞。 案通典二十五晉有酒丞一人不見於志。 及渡江、哀帝省幷丹楊尹、孝武復置。自渡江唯置一尙方、又省御府。

將作大匠、有事則置、無事則罷。

太后三卿、衞尉・少府・太僕、漢置、皆隨太后宮爲官號、在同名卿上。無太后則闕。魏改漢制、在九卿下。及晉復舊、在同號卿上。

大長秋、皇后卿也、有后則置、無后則省。

御史中丞、本秦官也。秦時、御史大夫有二丞、其一御史丞、其一爲中丞。 漢官儀曰御史中丞二人本御史大夫之丞其一別在殿中兼典蘭臺祕書。 中丞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受公卿奏事、擧劾案章。 書鈔六十二晉百官表注曰御史中丞掌督太子以下在宮門行馬內違犯法者皆彈糾之雖在行馬外而監司不糾亦得奏之初學記十二齊職儀曰受公卿章奏糾察百僚休有光烈。 漢因之、及成帝綏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爲大司空、置長史、而中丞官職如故。哀帝建平二年、復爲御史大夫。元壽二年、又爲大司空、而中丞出外爲御史臺主。厯漢東京至晉因其制、以中丞爲臺主。 初學記十二齊職儀曰光武復曰中丞與尙書令司隸校尉專席而坐京師號曰三獨坐獻帝權置大夫而中丞不省魏初罷大夫改中丞名官正復爲臺主尋又改曰中丞晉宋之後竝因之續漢志一注荀綽晉百官表注曰獻帝置御史大夫職如司空不領侍御史初學記十二御覽二百二十六謝靈運晉書曰漢官尙書爲中臺御史爲憲臺謁者爲外臺是爲三臺自漢罷御史大夫而憲臺猶置以丞爲臺主中丞是也書鈔六十二晉百官表注曰御史中丞皆總繩臺內所司也又曰御史中丞故事與洛陽令相遇則分路而行以土主逐輔不欲稽留也通典二十四曰與司隸分督百僚自皇太子以下無所不糾初不得糾尙書或亦糾之中丞專糾行馬內司隸專糾行馬外雖制如是然亦更奏眾官實無其限。

治書侍御史、案漢宣帝幸宣室齋居而決事、令侍御史二人治書侍側、後因別置、謂之治書侍御史、蓋其始也。及魏、又置治書執法、掌奏劾、而治書侍御史掌律令、二官俱置。及晉、唯置治書侍御史、員四人。泰始四年、又置黃沙獄治書侍御史一人、 案武帝紀太康五年初置黃沙獄泰始四年安得已置侍御史疑有誤文通典三十七晉有黃沙典事列第七品黃沙令史黃沙書令史列第九品均侍御史之屬官。 秩與中丞同、掌詔獄及廷尉不當者皆治之。後幷河南、遂省黃沙治書侍御史。及太康中、又省治書侍御史二員。 續漢志三注荀綽晉百官表注曰惠帝以後無所平治備位而已。

侍御史、 漢官儀曰侍御史周官也周爲柱下史老聃爲之張蒼秦時爲御史主柱下方書侍御史之任也書鈔六十二晉百官奏事箴曰侍御史一人秩與御史同掌治詔獄及廷尉不當者皆治之又晉百官表注曰侍御史掌殿門以內案防宿衞署在殿中者皆總攝又曰侍御史職掌諸曹其治事糾察監祭祀朝會及諸公象也。 案二漢所掌凡有五曹、一曰令曹、掌律令、二曰印曹、掌刻印、三曰供曹、掌齋祠、四曰尉馬曹、掌廏馬、五曰乘曹、掌護駕。魏置八人。及晉、置員九人、 書鈔六十二晉百官表志曰侍御史員十五人皆用公府掾屬高第補或用故守相議郞中爲之初上稱守滿歲拜眞案表志所言員數與志文異或其後有增益也。 品同治書、而有十三曹、吏曹・課第曹・直事曹・印曹・中都督曹・外都督曹・媒曹・符節曹・水曹・中壘曹・營軍曹・法曹・算曹。及江左初、省課第曹、置庫曹、掌廏牧牛馬市租、後分曹、置外左庫・內左庫云。 通典二十四曰後分庫曹置左庫外左庫二曹案本志分字下脫庫字。

殿中侍御史、案魏蘭臺遣二御史居殿中、伺察非法、卽其始也。 漢官儀曰蘭臺令史掌書劾奏漢官解詁曰建武以來省御史大夫官屬入侍蘭臺此官得擧非法其權次尙書案蘭臺得擧非法實始于漢本志以爲魏始非也。 及晉、置四人、江左置二人。 書鈔六十晉百官表注曰蘭臺御史二十八人朝是賢官一梁冠官第九與御史其詔何所典竝處事宜別掌錄上事立草者也案此條譌誤甚多以關於晉制故附注之。 又案魏晉官品令又有禁防御史第七品、孝武太元中有檢校御史吳琨、 初學記十二五代史百官志曰晉檢校御史知行馬外事通典二十四作吳混之。 則此二職亦蘭臺之職也。

符節御史、秦符璽令之職也。漢因之、位次御史中丞。至魏、別爲一臺、位次御史中丞、掌授節・銅武符・竹使符。及泰始九年、武帝省幷蘭臺、置符節御史掌其事焉。 通典二十一作太始元年。

司隸校尉、 書鈔十一晉百官表注曰司隸校尉周官也銀章靑綬五時朝服武佩水蒼玉。 案漢武初置十三州、刺史各一人、又置司隸校尉、察三輔・三河・弘農七郡、 漢官儀曰司隸校尉部河南內(孫星衍案內上當有河字。)右扶風左馮翊京兆河東宏農七郡(後漢書魯恭傳注引作董領京師及三輔三河宏農段熲傳注引作部河南洛陽管三輔三河宏農七郡。)續漢志四注晉百官表注曰征和中陽石公主巫蠱之獄起乃依周置司隸。 厯漢東京及魏・晉、其官不替。屬官有功曹・都官從事・ 功曹都官從事皆漢官。 諸曹從事・部郡從事・主簿・錄事・門下書佐・省事・記室書佐・諸曹書佐守從事・武猛從事等員、凡吏一百人、卒三十二人。及渡江、乃罷司隸校尉官、其職乃揚州刺史也。

謁者僕射、秦官也、自漢至魏因之。魏置僕射、掌大拜授及百官班次、 漢官儀曰謁者僕射秦官也謁請也僕主也古重武事故設主射以督課之書鈔六十二晉百官表注曰謁者僕射一人秦官凡掌朝覲威儀神禮容拜望奉卿校以上朝錄謁者凡臺白謁於所司總統也又曰舊謁者七十人後省置三十人皆用孝廉(東漢會要引皆字上有漢字。)年五十威容嚴恪能擯者爲之也又曰詔謁者問免卿校以上官監祀請雨及喪葬弔祭高功者兼領臺內禁令。 統謁者十人。 書鈔六十二晉百官表注曰謁者十人掌捧詔書使拜從之事朝會則儐贊引王卿校尉上殿。(案王卿二字恐有譌文。) 及武帝省僕射、以謁者幷蘭臺。江左復置僕射、後又省。

都水使者、漢水衡之職也。 漢書注顏師古曰山林之官曰衡掌諸池苑故稱水衡張晏曰主都水及林苑故曰水衡。 漢又有都水長丞、主陂池灌漑、保守河渠、屬太常。漢東京省都水、置河隄謁者、魏因之。及武帝省水衡、置都水使者一人、以河隄謁者爲都水官屬。 諸史攷異二曰按宋書百官志晉西朝有參軍而無謁者謁者則江左置也案通典職官門引元康百官名云陳愼戴熊俱以都水使者領水衡都尉是水衡一官惠帝初年猶存志文誤也通典又曰晉曰船曹吏不見於志。 及江左、省河隄謁者、置謁者六人。

中領軍將軍、魏官也。漢建安四年、魏武丞相府自置、 廿二史攷異二十曰按宋志漢有南北軍衞京師武帝置中壘校尉掌北軍營光武省中壘校尉置北軍中候監五校營魏武爲丞相相府自置領軍非漢官也蓋領軍卽漢北軍中候之職但漢之中候秩止六百石魏晉以後之領軍則以貴臣爲之自領護之權重而執金吾遂廢不置衞尉亦爲閒曹矣此志叙領軍原委不如宋志之詳備且建安四年魏武未爲丞相志亦誤案文選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注引魏略云中領軍延康置漢北軍中候之官也據此則中領軍非置於建安四年也。 及拔漢中、以曹休爲中領軍。文帝踐阼、始置領軍將軍、以曹休爲之、主五校・中壘・武衞等三營。武帝初省、使中軍將軍羊祜統二衞・前・後・左・右・驍衞等營、卽領軍之任也。 惜抱軒筆記曰泰始初置中軍將軍盡統宿衞七軍最爲重職以羊祜爲之旋罷改祜爲衞將軍西晉卒無中軍將軍諒亦以權過盛也東晉復置卞壷殷浩皆爲此官然權不如羊祜時亦未必責以宿衞第終是內臺之官故何充云殷浩居門下也及桓沖爲揚州刺史居姑孰而帶中軍則於臺衞遠矣然猶在統內及爲徐州刺史辭鎭北將軍而尙帶中軍則名尤不稱矣。 懷帝永嘉中、改中軍曰中領軍。永昌元年、改曰北軍中候、 案武帝紀泰始四年罷中軍將軍置北軍中候七年十二月罷中領軍幷北軍中候楚隱王瑋傳曰武帝崩入爲衞將軍領北軍中候是武帝時已先置北軍中候竝置中領軍而其後又以中領軍竝入之惠帝初年亦有北軍中候非懷帝永嘉中始改中領軍亦非元帝永昌元年始改北軍中候也。 尋復爲領軍。成帝世、復爲中候、尋復爲領軍。

護軍將軍、案本秦護軍都尉官也。漢因之、高祖以陳平爲護軍中尉、武帝復以爲護軍都尉、屬大司馬。魏武爲相、以韓浩爲護軍、史奐爲領軍、非漢官也。建安十二年、改護軍爲中護軍、領軍爲中領軍、置長史・司馬。魏初、因置護軍將軍、主武官選、隸領軍、晉世則不隸也。元帝永昌元年、省護軍、幷領軍。明帝太寧二年、復置領・護、各領營兵。江左以來、領軍不復別領營、總統二衞・驍騎・材官諸營、護軍猶別有營也。資重者爲領軍・護軍、資輕者爲中領軍・中護軍。 廿二史攷異二十曰按宋志領護資重者爲領軍護軍將軍此脫將軍二字。 屬官有長史・司馬・功曹・主簿・五官、受命出征則置參軍。 書鈔六十九干寶晉紀曰參軍宰吏惠帝立河閒王顒爲太宰輔政置行參軍不限數也。

左右衞將軍、案文帝初置中衞、及武帝受命、分爲左右衞、 通典二十八曰分中衞爲左右衞將軍竝置佐吏掌宿衞營兵。 以羊琇爲左、趙序爲右。竝置長史・司馬・功曹・主簿員、江左罷長史。

驍騎將軍・遊擊將軍、竝漢雜號將軍也。 唐六典晉官品令曰遊擊將軍四品案御覽二百三十九(脫引書名。)晉太康十年立積弩積射各二千五百人竝以將軍領之又傅暢晉諸公讚曰晉文王晉臺置强弩將軍置宿衞積弩積射强弩竝爲雜號志俱失載。 魏置爲中軍。及晉、以領・護・左右衞・驍騎・遊擊爲六軍。 廿二史攷異二十曰上文所列伏波撫軍鎭軍龍驤典軍上軍輔國諸將軍雖有名號而無職司此領護等六軍及四軍五校皆典軍之官故別爲一類案哀帝紀興寧二年二月改左軍將軍爲遊擊將軍是興寧以前曾廢遊擊將軍至是始以左軍改置也。

左右前後軍將軍、案魏明帝時有左軍、則左軍魏官也、至晉不改。武帝初又置前軍・右軍、泰始八年又置後軍、是爲四軍。 漢官解詁曰前後左右將軍皆周末官秦因之皆掌兵及四夷案哀帝紀興寧二年二月改左軍將軍爲遊擊將軍罷右軍前軍後軍將軍五校三將官志于江左建置往往闕略。

屯騎・步兵・越騎・長水・射聲等校尉、是爲五校、竝漢官也。魏晉逮于江左、猶領營兵、 書鈔六十一晉令曰晉承漢置五校尉爲宿衞軍各領千兵晉初諸王起家多爲之御覽二百四十一陶氏職官要錄曰晉承漢置以爲宿衞官各領千兵興寧三年桓溫奏省五校尉永初元年復置潘岳閒居賦云元戎禁營李善注禁營謂五營也五營卽五校。 竝置司馬・功曹・主簿。後省左軍・右軍・前軍・後軍爲鎭衞軍、其左右營校尉自如舊、皆中領軍統之。

二衞始制前驅・由基・彊弩爲三部司馬、各置督史。左衞、熊渠武賁、右衞、佽飛武賁。二衞各五部督。其命中武賁、驍騎・遊擊各領之。又置武賁・羽林・上騎・異力四部、 御覽六百九十五晉令曰旄頭羽林著韋𦝫襦。 幷命中爲五督。其衞鎭四軍如五校、各置千人。更制殿中將軍、 書鈔六十四晉起居注曰殿中將軍孝武太元中募選名家以參顧問始用瑯邪王茂之奏也案晉初本有殿中將軍(隋經籍志攷證誤以爲職官志無殿中將軍。)蓋南渡後久而未設至太元中始募選以充此職也。 中郞・校尉・司馬此驍騎。持椎斧武賁、分屬二衞。尉中武賁・持披宂從・羽林馬、常從人數各有差。 周家祿校勘記曰細按此行疑有脫誤。 武帝甚重兵官、故軍校多選朝廷淸望之士居之。先是、陳𢣢爲文帝所待、特有才用、明解軍令。帝爲晉王、委任使典兵事。及蜀破後、令𢣢受諸葛亮圍陣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標幟之制、𢣢悉闇練之、遂以𢣢爲殿中典兵中郞將、遷將軍。久之、武帝每出入、𢣢持白獸幡在乘輿左右、鹵簿陳列齊肅。太康末、武帝嘗出射雉、𢣢時已爲都水使者、散從。車駕逼暗乃還、漏已盡、當合函、停乘輿、良久不得合、乃詔𢣢合之。𢣢擧白獸幡指麾、須臾之閒而函成。皆謝𢣢閑解、甚爲武帝所任。

太子太傅・少傅、皆古官也。泰始三年、武帝始建官、各置一人、尙未置詹事、官事無大小、皆由二傅、 續漢志四注晉百官表注曰唐虞官漢官儀曰太子太傅日就月將琢磨玉質言太子有玉之質琢磨以道也通典三十曰漢魏故事太子于二傅執弟子禮皆爲書不曰令少傅立草太傅書眞以爲儲訓書鈔六十五御覽二百四十四晉起居注曰武帝太始三年始置太子二傳是時宮事皆出二傳立章(當作草。)少傅寫之。 竝有功曹・主簿・五官。太傅中二千石、少傅二千石。其訓導者、太傅在前、少傅在後。皇太子先拜、諸傅然後荅之。 書鈔六十五晉起居注曰武帝太始五年詔太子拜傅如弟子事師之禮。 武帝後以儲副體尊、遂命諸公居之、以本位重、故或行或領。時侍中任愷、武帝所親敬、復使領之、蓋一時之制也。咸寧元年、以給事黃門侍郞楊珧爲詹事、掌宮事、 漢官儀曰詹事秦官也詹省也給也書鈔六十五晉令曰詹事品第三舊視(原誤作規。)中領護又曰詹事介幘(宋鈔本誤作分淸今從通典引晉令。)兩梁冠絳朝服銀章靑綬類聚四十九晉公卿禮秩曰太始中立詹事掌宮事案據禮秩所言誤以咸寧爲泰始宋志亦云咸寧復置詹事。 二傅不復領官屬。及楊珧爲衞將軍、領少傅、省詹事、遂崇廣傅訓、命太尉賈充領太保、 通典三十引晉令曰太子太保銀印靑綬。 司空齊王攸領太傅、所置吏屬復如舊。二傅進賢兩梁冠、黑介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玉、食奉日三斛。太康二年、始給春賜絹五十匹、秋絹百匹、緜百斤。其後太尉汝南王亮・車騎將軍楊駿・司空衞瓘・石鑒皆領傅保、猶不置詹事、以終武帝之世。惠帝元康元年、復置詹事、二傅給菜田六頃、田騶六人、 通典三十作田騶五十人。 立夏後不及田者、食奉一年。置丞一人、秩千石、主簿・五官掾・功曹史・主記門下史・錄事、戶曹・法曹・倉曹・賊曹、功曹書佐・門下亭長・門下書佐・省事各一人、給赤耳安車一乘。及愍懷建官、乃置六傅、三太・三少、以景帝諱師、故改太師爲太保、 書鈔六十五晉官品令曰太子太師品第三舊視尙書今位在卿下進賢兩梁冠五時朝服又曰銀印靑綬又曰佩水蒼玉通典三十曰以景帝諱師故改太師爲太帥又引職官要錄曰晉太子六傅各有丞一人案武本紀泰始三年以李憙爲太子太傅惠本紀太煕元年以何劭爲太子太師王戎爲太子太傅楊濟爲太子太保元康元年以太子少傅阮坦爲平東將軍以劉寔爲太子太保六年以梁王肜爲太子太保是六傅之置不始于愍懷也惟武惠之世已有太子太師至愍懷後始避景帝之諱不復用師字耳。 通省尙書事、詹事文書關由六傅。然自元康之後、諸傅或二或三、或四或六、及永康中復不置詹事也。自太安已來置詹事、終孝懷之世。渡江之後、有太傅・少傅、不立師保。

中庶子四人、職如侍中。 初學記十晉東宮舊事曰中庶子扃帷侍中若皇太子入宮與中書舍人各一人更曰直求福坊書鈔六十六晉起居注曰武帝置中庶子四人惠帝建武元年也案旣云武帝置又云惠帝建武元年必有舛誤翰苑新書前集六合璧事類後集四十六均引武帝句無惠帝句是書鈔屠人他條也通典三十曰晉中庶子庶子各四員職比散騎常侍及中書監皆以俊茂者爲之或以郡守參選若釋奠中庶子扶左庶子扶右案本志無庶子四人疑有脫誤杜氏必有所據。

中舍人四人、咸寧四年置、以舍人才學美者爲之、與中庶子共掌文翰、職如黃門侍郞、在中庶子下、洗馬上。 書鈔六十六晉中興書百官公卿注(又引一條作公卿志。)曰惠帝在東宮以舍人四人才學美者與中庶子共治文書者也御覽二百四十七晉書曰門大夫扃准公車令班同中舍人主通遠近牋表宮門禁防案志文無門大夫當是佚晉書之文而御覽脫去撰人也附注于此通典三十曰中舍人凡奏事文書皆綜典之監和嘗藥月檢奏直臣名更直五日典文疏如中書郞。

食官令一人、 食官令本漢官。 職如太官令。

庶子四人、 庶子本漢官。 職比散騎常侍・中書監令。

舍人十六人、職比散騎・中書等侍郞。 通典三十曰太子舍人秦官也漢因之晉有十六人從駕則正直從次直守妃出則次直從御覽二百四十六摯虞決疑曰太常弟子通二經補文學三經補太子舍人晉置十六人掌表啓。

洗馬八人、職如謁者祕書、掌圖籍。釋奠講經則掌其事、出則直者前驅、導威儀。 御覽二百四十六徐邈問王珉曰漢法洗馬冠高山冠職如謁者中朝新制洗馬進賢冠出則在馬前淸道故曰洗馬續漢書補注曰洗馬一作先馬高誘曰走先馬前而走也書鈔六十六引晉起居注講經作稱經。

率更令、主宮殿門戶及賞罰事、職如光祿勳・衞尉。 率更令本漢官書鈔六十六御覽二百四十七晉起居注曰武帝太康八年詔曰太子率更令率更僕東宮之達官也其進品第五秩與中庶子左右衞率同職疑光祿勳也。

家令、主刑獄・穀貨・飮食、職比司農・少府。 家令本漢官書鈔六十六晉起居注曰太康八年詔曰太子家令東宮之達官也其進品第五通典三十曰家令晉比廷尉司農少府其家令率更令及僕爲太子三卿又曰晉家令有主物吏四人案主物吏不見於志附注於此。 漢東京主食官令、食官令及晉自爲官、不復屬家令。

僕、主車馬親秩職如太僕・宗正。 僕本漢官通典三十曰太子僕晉從駕乘安車次家令而屬詹事。

左右衞率、 衞率本漢官漢百官公卿表如湻注曰主門衞書鈔六十五晉令曰左右衞率品第五舊視中領護御覽二百四十七晉志曰凡太子出前衞率導在前廣麾外左右二率從夾導輿車後衞率從在烏皮外竝帶戟執刀其服竝視左右衞將軍案本志及輿服志均無此文當出于佚晉書而脫撰人之名故附注于此。 案惠帝建東宮、置衞率、初曰中衞率。泰始五年、分爲左右、各領一軍。惠帝時、愍懷太子在東宮、又加前後二率。 通典三十曰成都王穎爲太弟又置中衞率是爲五率。 及江左、省前後二率、孝武太元中又置。

王置師・友・文學各一人、景帝諱、故改師爲傅。友者因文王・仲尼四友之名號。改太守爲內史、省相及僕。 書鈔七十王隱晉書曰太始十年令諸侯王國置相改太守爲內史也案王書言置相於改太守之時與志文言省相異。 有郞中令・中尉・大農爲三卿。 郞中令中尉本漢官。 大國置左右常侍各一人、 書鈔七十一晉起居注曰武帝咸寧三年制大國左右常侍贊相威儀獻納臧否通典三十一作左右常侍大國各二人次國各一人。 省郞中、置侍郞二人、典書・典祠・典衞・學官令・典書丞各一人、 魏書江式傳曰晉世義陽王典祠令仜城呂沈表上字林六卷書鈔七十一晉起居注曰晉武置典書令掌國教令也又曰晉武置學官令典學考異典衞王宮。 治書四人、中尉司馬・世子庶子・陵廟牧長各一人、謁者四人、中大夫六人、舍人十人、典府各一人。咸寧三年、衞將軍楊珧與中書監荀勖以齊王攸有時望、懼惠帝有後難、因追故司空裴秀立五等封建之旨、從容共陳時宜於武帝、 晉書校文二曰據勖傳時議遣王公之國帝以問勖勖對云云頗有異議與此不合。 以爲「古者建侯、所以藩衞王室。今吳寇未殄、方岳任大、而諸王爲帥、都督封國、旣各不臣其統內、於事重非宜。又異姓諸將居邊、宜參以親戚、而諸王公皆在京都、非扞城之義、萬世之固。」帝初未之察、於是下詔議其制。有司奏從諸王公、更制戶邑、皆中尉領兵。其平原・汝南・琅邪・扶風・齊爲大國、梁・趙・樂安・燕・安平・義陽爲次國、其餘爲小國、皆制所近縣益滿萬戶。 書鈔七十晉百官表注曰今制王國戶二萬爲小國也案表注所言戶數與志文異或與開國時有所增益。 又爲郡公制度如小國王、亦中尉領兵。郡侯如不滿五千戶王、置一軍一千一百人、亦中尉領之。于時、唯特增魯公國戶邑、 案魯公國當從通典三十一作魯國公。 追進封故司空博陵公王沈爲郡公、鉅平侯羊祜爲南城郡侯。又南宮王承・隨王萬 本傳作邁。 各於泰始中封爲縣王、邑千戶、至是改正縣王增邑爲三千戶、制度如郡侯、亦置一軍。自此非皇子不得爲王、而諸王之支庶、皆皇家之近屬至親、亦各以土推恩受封。其大國・次國始封王之支子爲公、承封王之支子爲侯、繼承封王之支子爲伯。小國五千戶已上、始封王之支子爲子、不滿五千戶始封王之支子及始封公侯之支子皆爲男、非此皆不得封。其公之制度如五千戶國、侯之制度如不滿五千戶國、亦置一軍千人、中尉領之、伯子男以下各有差而不置軍。大國始封之孫罷下軍、曾孫又罷上軍、次國始封子孫亦罷下軍、其餘皆以一軍爲常。大國中軍二千人、上下軍各千五百人、次國上軍二千人、下軍千人。 書鈔七十一晉起居注曰太始二年詔曰大國三軍領兵五千人次國二軍兵三千人小國一軍兵二千人上中下三等將軍案志文不言小國兵數蓋有漏略通志十九作下國一軍兵千五百與起居注不合與本書地理志同。 其未之國者、大國置守土百人、次國八十人、小國六十人、郡侯縣公亦如小國制度。旣行、所增徙各如本奏遣就國、而諸公皆戀京師、涕泣而去。及吳平後、齊王攸遂之國。

中朝制、典書令在常侍下、侍郞上。 書鈔七十一晉百官表注曰侍郞朝服武官掌徒贊相威儀通傳教令大國置四人小國置二人。 及渡江、則侍郞次常侍、而典書令居三軍下。公國則無中尉・常侍・三軍、侯國又無大農・侍郞、伯子男唯典書以下、又無學官・令史職、皆以次損焉。公侯以下置官屬、隨國大小無定制、其餘官司各有差。名山大澤不以封、鹽鐵金銀銅錫、始平之竹園、別都宮室園囿、皆不爲屬國。其仕在天朝者、與之國同、皆自選其文武官。諸入作卿士而其世子年已壯者、皆遣莅國。其王公已下、茅社符璽、車旗命服、一如泰始初故事。

州置刺史、 續漢郡國志三注補引晉太康初武帝詔曰上古及中代或置州牧或置刺史置監御史皆總綱紀而不賦政治民之事任之郡守昔漢末四海分崩因以吳蜀自擅自是剌史內親民事外領兵馬此一時之宜爾今賴宗廟之靈士大夫之力江表平定天下合之爲一當韜戢干戈與天下休息諸州無事者罷其兵刺史分職皆如漢氏故事出頒詔條入奏事京城二千石專治民之重監司淸峻於上此經久之體也其便省州牧書鈔七十二晉百官表注曰刺史漢官也銅印墨綬朝服進賢兩梁冠又黃恭交州記云刺者言其刺擧不法史者使也言爲天子之所使也通典三十二曰魏晉爲刺史任重者爲使持節都督輕者爲持節領兵者武冠而晉罷司隸校尉置司州江左則揚州刺史自魏以來庶姓爲州而無將軍者謂之單車刺史(庶姓謂非帝族。)凡單車刺史加督進一品都督進二品不論持節假節晉制刺史三年一入奏又曰自魏晉以後刺史多帶將軍開府州與府各置僚屬州官理民(別駕治中以下是。)府官理戎。(長史司馬等官是。) 別駕・治中從事・諸曹從事等員。 荀岳墓碣云應命署部徐州田曹屬案志但云諸曹而不詳其名田曹蓋卽諸曹之一。 所領中郡以上及江陽・朱提郡、郡各置部從事一人、小郡亦置一人。又有主簿、門亭長・錄事・記室書佐・諸曹佐・守從事・武猛從事等。 案郛休碑陰有義武猛掾華吳義武猛掾不見于志蓋武猛從事之屬官又有侯三千人參戰二人騎督一人部曲督八人部曲將二十四人皆志所不載金石錄彭祈碑陰有計佐主簿領校錄事記室督軍議從事和戎從事軍謀從事弓馬從事門下從事武猛史諸官皆主簿錄事從事之分職記室督爲記室之長武猛史爲從事之屬志均失載惟弓馬從事見下文彭祈碑陰又有中部西部督郵中部西部勸農水部中部都督參戰騎督步督亦晉初官制不見于志。 凡吏四十一人、卒二十人。諸州邊遠、或有山險、濱近寇賊羌夷者、又置弓馬從事五十餘人。徐州又置淮海、涼州置河津、諸州置都水從事各一人。涼・益州置吏八十五人、卒二十人。荊州又置監佃督一人。郡皆置太守、 漢官儀曰太守秦官也秦滅諸侯用李斯議分天下爲三十六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佐之通典三十三曰晉郡守皆加將軍無者爲恥又曰郡丞秦置之以佐守漢因而不改晉成帝咸康七年省諸郡丞(惟丹陽丞不省。)案志文不載郡丞附注於此。 河南郡京師所在、則曰尹。諸王國以內史掌太守之任、又置主簿・主記室・門下賊曹・議生・門下史・記室史・錄事史・書佐・循行・ 金石錄景北海碑陰跋曰按後漢書百官志注河南尹官屬有循行一百三十人而晉書職官志州縣吏皆有循行今此碑陰載故吏都昌台丘𨗴而下十九人皆作脩行豈循脩字畫相近遂致訛謬耶洪氏隸續曰循脩二字隸法只爭一畫書碑者好奇所以從省借用續漢志補注曰案王充論衡曰一縣佐吏之材任郡掾史一郡脩行之能堪州從事然而郡不召佐史州不敢脩行者巧習無害文少德高也證此則循行當作修行無疑矣案本志州及郡國皆有循行惟無作循行爲脩行者集古錄司馬整碑陰正作脩行。 幹・小史・五官掾・功曹史・功曹書佐・ 通典三十二曰晉以來改功曹爲西曹書佐案本志尙作功曹蓋西晉初制或江左始改西曹。 循行小史・五官掾等員。

郡國戶不滿五千者、置職吏五十人、散吏十三人、 金石錄彭祈碑陰有計吏良吏廉吏諸官蓋皆職散吏之分屬者。 五千戶以上、則職吏六十三人、散吏二十一人、萬戶以上、職吏六十九人、散吏三十九人。郡國皆置文學掾一人。 集古錄南鄕太守司馬整碑陰有文學掾案集古錄此碑碑陰尙有南閣祭酒門下督部督郵監汀督郵部勸農五官掾營車掾軍謀掾府門亭長待事掾待事史部曲將部曲督議曹水曹科曹鎧曹從掾位從史位諸官名志皆不載可補其闕。 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 書鈔七十八晉令曰縣千戶已上州郡治五百以上皆爲令不滿者爲長也通典三十三曰晉制大縣令有治績官報以大郡不經宰縣不得入爲臺郞。 有主簿・ 爨寶子碑陰有主簿楊磐齊太公望表有主簿董闡十一人集古錄司馬整碑陰金石錄彭祈碑陰亦有主簿。 錄事史・ 爨寶子碑陰有錄事孟愼金石錄彭祈碑陰有錄事史。 主記室史・ 集古錄司馬整碑陰有主記史。 門下書佐・幹・ 爨寶子碑陰有書佐李仂劉見集古錄司馬整碑陰有書佐金石錄彭祈碑陰亦有門下書佐。 游徼・議生・循行功曹史・小史・ 集古錄司馬整碑陰有小史金石錄彭祈碑陰有門下小史。 廷掾・ 齊太公望表陰有廷掾服龍。 功曹史・ 齊太公望表陰有功曹張昭三人集古錄司馬整碑陰亦有功曹案金石錄彭祈碑陰又有田曹史鎧曹史客曹史車曹史監牧史作部史節史戟史均本志所不載。 小史書佐幹・戶曹掾史幹・ 集古錄司馬整碑陰有戶曹掾金石錄彭祈碑陰有戶曹史及計掾案戶曹計掾史均戶曹之屬官。 法曹門幹・ 案爨寶子碑陰有西曹陳勃西卽法曹又有都督省事威儀齊太公望表陰有議曹掾嗇夫均不見於志金石錄彭祈碑陰有法曹史當在門幹之上志亦漏載。 金倉賊曹掾史・兵曹史・ 案集古錄司馬整碑陰有金曹倉曹賊曹左右兵曹掾金石錄彭祈碑陰亦有兵曹掾志文于兵曹下失載一掾字也又有金曹典事疑其職在掾史之上。 吏曹史・獄小史・獄門亭長・都亭長・ 風俗通曰亭長者一亭之長率也。 賊捕掾等員。戶不滿三百以下、職吏十八人、散吏四人、三百以上、職吏二十八人、散吏六人、五百以上、職吏四十人、散吏八人、千以上、職吏五十三人、散吏十二人、千五百以上、職吏六十八人、散吏一十八人、三千以上、職吏八十八人、散吏二十六人。

郡國及縣、農月皆隨所領戶多少爲差、散吏爲勸農。又縣五百以上皆置鄕、三千以上置二鄕、五千以上置三鄕、萬以上置四鄕、鄕置嗇夫一人。鄕戶不滿千以下、置治書史一人、千以上置史・佐各一人、正一人、五千五百以上、置史一人、佐二人。縣率百戶置里吏一人、其土廣人稀、聽隨宜置里吏、限不得減五十戶。戶千以上、置校官掾一人。

縣皆置方略吏四人。洛陽縣置六部尉。江左以後、建康亦置六部尉、餘大縣置二人、次縣・小縣各一人。鄴・長安置吏如三千戶以上之制。

四中郞將、竝後漢置、厯魏及晉、竝有其職、江左彌重。

護羌・夷・蠻等校尉、 護羌校尉本漢官通典四十有護羌戎夷蠻越烏桓校尉列第四品又有西域代部護羌烏桓等校尉列第五品長史司馬列第七品。 案武帝置南蠻校尉於襄陽、西戎校尉於長安、南夷校尉於寧州。元康中、護羌校尉爲涼州刺史、西戎校尉爲雍州刺史、南蠻校尉爲荊州刺史。及江左初、省南蠻校尉、尋又置於江陵、改南夷校尉曰鎭蠻校尉。及安帝時、於襄陽置寧蠻校尉。

護匈奴・羌・戎・蠻・夷・越中郞將、 文選答魏子悌詩注王隱晉書曰晉昌護匈奴中郞將別領戶然時段匹磾爲此職通典四十護匈奴中郞將列第四品。 案武帝置四中郞將、或領刺史、或持節爲之。武帝又置平越中郞將、居廣州、主護南越。


晉書斠注卷二十四

文責:suite
2014.01.06 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