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國 志 集 解 補 卷 上
沔 陽 盧 弻

卷一武紀第三頁第六行小注書名也下補小注
又如武紀初平元年袁遺注鮑信注建安二十年夏侯淵屯漢中注文紀黃初三年椑音扶歷反皆未引書名皆爲自注

又第十四頁第三行由此遂絕下補小注
應劭風俗通曰自琅邪靑州六郡及渤海都邑鄕亭聚落皆爲立祠轉相誑曜言有神明其譴問禍福立應歷歲彌久莫之匡糾唯樂安太傅陳蕃濟南相曹操一切禁絕肅然政淸陳曹之後稍復如故

又第十七頁後第三行中牟令也下補小注
水經渠水注昔魏太祖之背董卓也間行出中牟爲亭長所錄郭長公世語云爲縣所拘功曹請釋焉

又第二十七頁第十行小注自此始下補小注
弻按初平二年黃巾三十萬人入渤海公孫瓚破之於東光界斬首三萬見范書瓚傳及水經淇水注

又第三十六頁第六行小注良史也下補小注
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云非三公不得稱公史家之文如鄧公禹吳公漢伏公湛宋公弘第五公倫牟公融袁公安李公固陳公寵橋公玄劉公寵崔公烈胡公廣王公龔楊公彪荀公爽皇甫公嵩董公卓曹公操非在三公之位無書公者弻按顧說是何說本此然亦有非三公而稱公者詳見吳志周瑜傳橋公注

又第三十七頁第八行小注任峻傳下補小注
洪邁容齋隨筆卷十二云曹操爲漢鬼蜮君子所不道然知人善任使實後世之所難及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謀臣共濟大事無待贅說其餘智效一官權分一郡無大無小卓然皆稱其職恐關中諸將爲害則屬鍾繇以西事而馬騰韓遂遣子入侍當天下亂離諸軍乏食以棗祗任峻建立屯田而軍國饒裕遂芟羣雄欲復鹽官之利使衞覬鎭撫關中而諸將服河東未定以杜畿爲太守而衞固范先束手禽戮幷州削平以梁習爲刺史而邊境肅淸揚州陷於孫權獨有九江一郡付之劉馥而恩化大行馮翊困於鄜盜付之鄭渾而民安寇滅三單于恃力驕恣裴潛單車之郡而單于讋服方得漢中命杜襲督留事而百姓自樂出徙於洛鄴者至八萬口方得馬超之兵聞當發徙驚駭欲變命趙儼爲護軍而相率還降致於東方者亦二萬口凡此十者其爲利豈不大哉張遼走孫權於合肥郭淮拒蜀軍於陽平徐晃卻關羽於樊皆以少制衆分方而憂操無敵於建安之時非幸也

又第三十九頁後第一行公還許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攻張繡而還也

又第四十四頁後第八行婁子伯下補小注
婁圭字子伯見崔琰傳注

又第四十六頁後第四行小注一人之功下補小注
水經河水注袁紹遣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于白馬關羽爲曹公斬良以報效即此處也

又第五十三頁後第六行小注有所避矣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陳思王上書言陛下旣爵臣百寮之右居藩國之任屋名爲宮冢名爲陵是人臣稱陵古多有之不以爲異呂東萊大事記墓之稱陵古無貴賤之別國語管仲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爲之終是凡民之墓亦得稱陵水經注言秦名天子冢曰山漢曰陵又引風俗通言王公墳壠稱陵書中有子夏陵老子陵及諸王公妃之陵甚多西京雜記董仲舒之墓稱下馬陵

又第五十九頁後第三行何所可據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輯猶集也集成也觀紹此言則起兵之時固無勤王之心而有割據之志矣

又第六十一頁第五行走保南皮下補小注
水經淇水注淸河逕南皮縣故城西建安中魏武擒袁譚于此城

又第六十三頁後第五行小注互見袁紹傳下補小注
是時魏武有明罰令云聞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冬至後百五日絕火寒食云爲介之推北方沍寒將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有刑此令當在拔壺關之時

又第六十六頁後第二行小注陡峙邊外下補小注
聚珍本水經注卷首灤河考證云無終爲今玉田林蘭陘蓋今喜峯口淸陘即今冷口即此以證不特塞垣疆界了然即田疇引曹操迴軍盧龍塞之處亦可得其大槪矣

又第七十七頁第十行亦避唐諱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管仲富擬公室築三歸之臺塞門反坫鏤簋朱紘桓公用之而霸

又第八十九頁第一行小注謂之江東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大江自歷陽斜北下京口故有東西之名史紀項羽本紀江西皆反吳主傳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戶十餘萬皆東渡江江西遂虛今之江北昔之江西也晉地理志以廬江九江自合肥以北至壽春皆謂之江西

又第九十七頁第七行玈矢千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玈與盧同黑色也

又第九十七頁後第四行小注更不足道矣下補小注
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九云有王莽之篡弑則必有揚雄之美新有曹操之禪代則必有潘勖之九錫世說謂潘元茂作魏武册命人謂與訓誥同風是故亂之所由生也犯上者爲之魁巧言者爲之輔故大禹謂巧言令色孔壬與驩兜有苗同類也

又第一百八頁第四行帳下所殺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據王脩傳注引魏略張旣傳注引典略周羣傳注引續漢書韓遂實病死諸將不過於身後斬送其首耳又此作麴演蔣石魏略作田樂陽逵亦互異

又第一百二十七頁第六行小注兵書十三卷下補小注
隋志梁又有太公陰謀三卷魏武帝解文選理學權輿曰選注所引羣書有曹操司馬法注

又第一百三十一頁第三行小注引世說新語已見前第六十八頁第十行小注此宜删

卷二文紀第二頁第一行小注一人矣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操以温辟其子怒而免之駕言選擧不以實耳

又第七頁第三行小注避晉諱改下補小注
姚振宗曰續漢輿服志有侍中鄭偁答魏武帝問金輅一事其注孝經亦惟徐彥公羊昭十五年疏云何氏解孝經與鄭偁同與康成異一語爲據別無他證

又第十七頁第一行小注五年注下補小注
李雲事詳見本志王肅傳注又水經淇水注淸河之右有李雲墓雲字行祖甘陵人好學善陰陽擧孝廉遷白馬令中常侍單超等立掖庭民女亳氏爲后后家封者四人賞賜巨萬雲上書移副三府曰孔子曰帝者諦也今尺一拜用不經御省是帝欲不諦乎帝怒下獄殺之後冀州刺史賈琮使行部過祠雲墓刻石表之今石柱尙存

又第五十三頁第四行非帝者之宏議哉下補小注
張宗泰魯巖所學集云魏文帝喪未踰年大設宴樂又猜忌骨肉動見貶削倫紀之際蓋多悖德乃踐阼後詔令多可昭法守如宦人爲官不得過署令天地有眚勿劾三公海內初定有復私仇者族之羣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不得輔政尤關社稷大計觀三國以後賈后亂政而司馬氏之外患迭起胡后擅國而拓跋氏之大業遂傾武則天濁亂朝廷而唐之天下遂更姓改物而爲周文帝此詔若預睹禍敗爲先事之防而孫盛立論不能表揚其杜亂弭患之深心乃謂婦女不妨預政后族不當斥遠可謂不達古今之變者矣

又第六十五頁後第七行西北十八里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葬于洛陽東北首陽山因以名陵

又第七十四頁後第三行百餘篇者不合下補小注
隋書經籍志海內士品一卷不著撰人唐經籍志海內士品錄二卷魏文帝撰

又後第六行謬矣下補小注
唐經籍志皇博經一卷魏文帝撰

卷三明紀第五十一頁第十行亦此義下補小注
李冶敬齋古今黈卷四云穿方者穿土爲方也黃帝九章五曰商功以御功程積實其術皆以立方定率穿土爲方則穿空作立方以程功也

又第五十一頁後第一行摧敝之貌下補小注
李冶曰了鳥當竝音去聲今世俗人謂腰膂不支不相收拾者謂之了鳥即此語也音料掉

又第五十二頁第八行一年足矣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自雒陽出軍不過三千餘里司馬懿所云猶是古人師行日三十里之遺意

又第五十八頁第二行小注失刑賞矣下補小注
水經河水注自砥柱以下合有十九灘自古爲患魏景初二年二月帝遣都督沙丘部監運諫議大夫寇慈帥工五千人歲當脩治以平河阻今錄是年末可補史闕

卷四齊王紀第二頁後第九行小注有所本也下補小注
兪正燮癸巳存稿卷十有火浣布說辭繁未錄亦有與以上所引互見者

又第十六頁第六行九十里下補小注
水經伊水注伊水逕大石嶺南開山圖所謂大石山也山在洛陽南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

又第二十六頁後第十行大臣會議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矯太后令以召羣臣

又第三十一頁後第十行太后意折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折屈也

卷四高貴鄕公紀第四十五頁第八行小注二十四篇下補小注
姚振宗曰文心雕龍諧讔篇云魏文陳思約而密之高貴鄕公博擧品物雖有小巧用乖遠大然文辭之有諧讔譬九流之有小說云按劉勰言則文帝陳王高貴鄕公集中皆有謎語至公博擧品物尤多於前云

又第五十六頁後第九行臣之罪也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司馬孚爲司馬懿弟懿害曹爽孚實與聞孚在齊王芳時爲太尉在高貴鄕公時爲太傅芳廢孚僅一哭送之高貴弑孚又僅一哭盡之七年之間兩見此事入晉後又父子竝爲上公名敎掃地至此極矣又曰蜀無叛臣亦無以下謀上者黃元之反漢嘉彭羕楊儀之肆逆言卒就刑戮皆彼人自取非國有缺事也魏吳則弑逆廢立紛如弈棋矣又殉義之士惟蜀獨多如趙廣殉姜維沓中之敗馬良傅彤程畿王國山殉先主秭歸之敗其亡也北地王諶李昭儀諸葛瞻諸葛尙張遵董崇李球傅僉皆死之昭儀以妃嬪自殺固爲奇節北地王之言尤千古有生氣武侯與瞻尙三世死國關張父子彤僉父子皆兩世死國吳之亡死國者惟張悌一人魏之亡死國者竝無其人惟王裒范粲司馬順等能不事異姓而已魏以簒逆得國未亡之前雖有毋丘儉諸葛誕發憤討賊然旋起旋滅卒縻凶燄馴至覆亡則篡弑相仍絕不爲怪矣

又第五十七頁第六行以此知世語之言爲誣也下補小注
李冶敬齋古今黈卷四云士大夫大節不必觀其所爲但觀其所不爲足矣當髦圖昭之際使沈業如經之不言則髦必得志昭必先誅魏祚必不傾司馬氏亦無自而王也成敗之機在於呼吸沈業反覆變詐眞魏之賊也沈業以不泄謀爲賊則王經之不泄信爲魏之忠臣矣斯時魏如綴旒誠不暇甄錄已死之人然秉董狐之筆者可不特爲一傳以勸後之人乎然魏史不傳王經晉史傳沈等千載而下終不能廢經之美而沈等之惡借東海之波亦莫得而濯之

卷四陳留王紀第六十九頁第四行吾不爲也下補小注
王夫之曰驟聞此言未有不以爲嶽立屹屹可以爲社稷臣者馮道之勞郭威曰侍中此行不易亦猶是也炎簒而祥爲太保於晉威簒而道爲中書令於周則其亢矯以立名而取合於新主大略可知設遇朱温豈能爾哉

又第七十一頁第八行爲部曲將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據鍾會傳會謀盡阬魏軍胡烈密語其子淵淵因聚會衆殺會陳留紀則云賈輔密語王起起因宣傳輔言是年凡嬰會害者皆與輔起竝被爵賞淵烈最爲功首猥無名字會傳注引晉諸公贊亦不言其見錄

又第七十八頁第十行小注絞而婉矣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晉無公族而六卿分秦無子弟而閻樂弑魏削藩王而陳留簒於司馬宋卑宗子而二帝辱於金人皆是道也

卷五后妃傳第十二頁第五行小注沈均瑲曰上補小注
顧炎武曰此諱字明帝名當時史家之文也宋書武帝紀劉諱龍行虎步後周書柳慶傳宇文諱忠誠奮發竝合稱名史不敢斥之爾

又第二十五頁第三行棧潛之論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潛諫立郭后見此傳羣諫追封平原公主見陳羣傳此傳一字未及而傳評忽云首尾殊不應他如劉放傳譏放抑辛毗而助王思實見辛毗傳據放傳則於毗等一字未及又劉焉傳評譏焉求婚吳氏實見二主妃子傳據焉傳則求婚事一字未及

卷六董卓傳第十六頁第四行足以畢老下補小注
洪邁容齋隨筆卷十四云董卓一敗掃地豈容老於隝耶公孫瓚築京於易以爲足以待天下之變不知衝梯舞於樓上城豈可保耶曹爽自謂不失作富家翁不知誅滅在旦暮耳

又第二十頁後第七行遂至尙書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邕擧高第補侍御史又轉治書御史遷尙書三日之間周歷三臺

又第二十五頁後第七行乃悉載置其營下補小注
李冶敬齋古今黈卷四云邸閣者乃軍屯蹊要儲蓄資糧之所此二字他書無有見於漢末及三國志其所明著者凡十一董卓傳注引獻帝紀李傕曰我邸閣儲偫少又張旣傳請置烽燧邸閣以備胡又王基傳取雄父邸閣收米三十餘萬斛又毋丘儉傳南頓有大邸閣計足軍人四十日糧又蜀後主建興十一年運米集斜谷口邸閣又魏延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穀足周食也又鄧芝傳芝爲郫邸閣督又孫策傳盡得邸閣糧穀戰具又孫權傳赤烏四年燒安成邸閣又赤烏八年通會市作邸閣又周魴傳修立邸閣輦貲運糧以爲軍儲云云餘詳見王基傳注

又第三十一頁後第六行小注北虢也下補小注
水經河水注李傕郭氾追戰于弘農澗天子露次曹陽楊奉董承外與傕和內引白波李樂等破傕乘輿得進復來戰奉等大敗兵相連綴四十餘里方得達陜

卷六袁紹傳第三十八頁後第八行而後得免下補小注
嚴衍曰自發露者自解下衣擧其陰以示人明非宦官也

又第四十八頁後第七行陳說誤下將陳說誤三字删去補小注
林國贊曰獻帝傳所云與本傳相反獻帝傳是也授初見紹已勸紹迎天子計授凡六出奇策紹率不從授諫紹勿興官渡之役圖力折其說紹遂擧兵尋又惑譖分授兵與圖及瓊尋又銜授辭疾復盡省其兵屬圖圖於授無一不相水火袁氏諸臣田豐外莫忠於授後以身殉然正惟策出於授紹故不從若圖則無不從矣圖無計不左末搆譚攻尙譚尙擬和又堅沮之竟覆冀州生平憒憒焉能辦此范書從獻帝傳似較精覈

又第五十一頁後第二行禍其始此乎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譚尙之爭沮授固知之矣

又第五十一頁第四行故載錄之下補小注
水經河水注袁紹與曹操相禦于官渡紹逼大司農鄭玄載病隨軍屆此而卒郡守以下受業者衰絰赴者千餘人弻按謂鄭玄卒於元氏縣之沙邱堰

又第五十三頁後第六行州郡文曰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案文選陳琳爲袁紹檄豫州蓋帝都許許屬潁川郡豫州部屬也故選專以檄豫州爲言

又第五十六頁第三行松柏桑梓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容齋隨筆謂小雅維桑與梓必恭敬止竝無鄕里之說後人文字作鄕里事用愚考之張衡南都賦云永世克孝懷桑梓焉眞人南巡覩舊禮焉漢人之文必有所據魏鍾會與蔣斌書桑梓之敬古今所敦按古人桑梓之說不過敬老之義此於詩爲興體言桑梓猶當敬養而況父母爲人子之所瞻依

又第五十七頁後第八行將驕主忲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忲他蓋翻侈也

又第六十二頁第七行車騎將軍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袁紹初起兵自號車騎將軍故譚亦稱之

又第六十四頁後第七行商奄之師下補小注
史記蚩尤作亂黃帝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禽殺蚩尤周公東伐淮夷踐奄遷其君蒲姑

又第六十八頁第九行小注建安九年下補小注
水經濁漳水注引獻帝春秋曰司空鄴城圍周四十里初淺而狹如或可越審配不出爭利望而笑之司空一夜增修廣深二丈引漳水以灌之遂拔鄴

卷六袁術傳第七十七頁後第九行擁有四州下補小注
李賢曰靑冀幽幷

卷六劉表傳第八十六頁第三行故失此大會也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猶言大機會也

又第四行未足爲恨也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豪傑之言故自與常人不同

卷七臧洪傳第二十八頁第二行小注君父者矣下補小注
王夫之曰張邈兄弟黨呂布以奪曹操之兗州其時天子蒙塵超無能恤彼於袁曹均耳洪以私恩爲一曲之義奮不顧身而一郡之生齒爲之併命殆所謂任俠者與於義未也而食人之罪不可逭矣弻按此說是

卷八公孫瓚傳第二頁第八行瓚乃退入空亭中下補小注
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二云秦制十里一亭十亭一鄕風俗通云漢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留也蓋行旅宿會之所

又第五頁後第二行小注封薊侯下補小注
水經淇水注初平二年黃巾三十萬人入渤海公孫瓚破之于東光界退奔是水斬首三萬血流丹水

又第十一頁第七行小注幽州上谷郡居庸下補小注
水經㶟水注滄河又西逕居庸縣故城南魏上谷郡治昔劉虞攻公孫瓚不克北保此城爲瓚所擒

又第十一頁後第十行還易京固守下補小注
水經鮑丘水注鮑丘水又西南流公孫瓚旣害劉虞烏丸思劉氏之德迎其子和合衆十萬破瓚于是水之上斬首一萬

又第十二頁第六行乃築京固守下補小注
水經濕餘水注濕餘水東流易荊水注云公孫瓚之敗于鮑丘也走保易荊疑阻此水也聚珍本水經注案語瓚走保易京在今雄縣界非易荊水也此誤引

卷八公孫度傳第二十七頁後第九行越海而收之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海道用師古人蓋屢行之矣吳徐承率舟師自海入齊此蘇州下海至山東之路越王勾踐命范蠡率師沿海泝淮以絕吳路此浙東下海至淮上之路漢楊僕從齊浮渤海擊朝鮮魏田豫督靑州諸軍自海道討公孫淵此山東下海至遼東之路公孫度越海收東萊諸縣此又遼東下海而至山東也

卷八張魯傳第四十四頁後第一行犯法三原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原赦也

又第四十五頁後第五行非其父也下補小注
弻按惠說本通鑑考異

卷九夏侯惇傳第二頁第三行責以寳貨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布與惇爲敵旣執惇豈不刺殺而但責寳貨耶此未可信

又第三頁第六行二十六軍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晉志云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置督軍御史事竟罷建安中魏武爲相始遣大將軍督之二十一年命夏侯惇督二十六軍是也蕭子顯曰漢順帝時御史中丞馮赦討九江賊督揚徐二州軍事何徐宋志云起魏武王珪之職儀云起光武竝非也

卷九夏侯淵傳第六頁第九行六日一千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此可偶用之於二三百里之近不然百里而趨利者蹶上將固兵家所忌也

卷九曹洪傳第十七頁後第七行中郞將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西漢有中郞將東漢分置三署虎賁羽林中郞將建安之後羣雄兵爭自相署置始有名號中郞將

又第十八頁後第八行小注貪淫可知下補小注
文選四十一陳孔璋爲曹洪與魏文帝書李善注引文帝集序曰上平定漢中族父都護還書與余盛稱彼方土地形勢觀其辭知陳琳所敘爲也云云上文引曹洪與丕書當在此注之下

卷九曹休傳第二十頁第十行騎都尉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漢武帝置三都尉騎都尉其一也

又後第四行飛果走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情見勢屈宜其走也

卷九曹爽傳第三十一頁第六行不敢專行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或問使爽能守此不變可以免魏室之禍否曰貓鼠不可以同穴使爽能率此而行之亦終爲懿所啖食耳

又第三十九頁後第五行賜爵關內侯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擧號謂稱尊號即魯傳所謂羣下欲尊魯爲漢中王休直勸魯僭王所云勸魯內附誤弻按因勸魯內附乃賜爵或前勸擧號後勸內附亦未可知

又第四十五頁第四行姚說是下補小注
隋經籍志職官篇官族傳十四卷何晏撰

又第四十六頁第三行乃收晏下補小注
通鑑考異曰宣王方治爽黨安肯使晏典其獄就令有之晏豈不自知與爽最親而冀獨免乎此殆孫盛承說者之妄耳

又第四十六頁第四行小注何公之墓下補小注
兪正燮癸巳存稿云通鑑注言寒食散始於何晏

卷九夏侯玄傳第五十頁第二行官才之來下補小注
郝經續後漢書之作以

又第五十八頁後第八行毓所正下補小注
郝書正作上

又第五十九頁第五行小注建安十四年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玉生雖麗光不踰把德積雖微道映天下淵哉泰初宇量高雅器範自然標准無假全身由直迹洿必僞處死匪難理存則易萬物波蕩孰任其累六合徒廣容身靡寄

又第六十三頁後第三行何恨之有哉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非此母不生此子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君親自然匪由名敎敬愛旣同情理兼到烈烈王生知死不撓求仁不遠期在忠孝

卷十荀彧傳第五頁第五行小注李傕所殺略下補小注
洪邁容齋隨筆卷十二云漢自中平黃巾之亂天下震擾士大夫莫不擇所從然非豪傑不能也荀彧之去袁就曹和洽南之武陵高柔擧家之河北郭嘉趙儼郉顒之依曹操呂範之從孫策周瑜之事孫權諸葛亮之事劉備諸人識見如此安得困於亂世哉

又第五頁後第四行督將大吏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督將領兵大吏通掌州郡事者

又第十三頁第八行遂爲超所殺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如此文康直一死報國非不稱職

又第二十三頁第二行劉劭傳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張璠漢紀詵爲俁叔祖俁弟似不宜同名疑誤弻按范書詵作汪章懷注同

卷十賈詡傳第四十頁後第一行情景如畫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解曉也

又第四十一頁後第二行皆難卒謀也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據險守要謂蜀汎舟江湖謂吳卒讀曰猝

又後第三行而有苗服下補小注
舜誕敷文德舞干羽於兩階七旬有苗格

又第六行諡曰肅侯下補小注
隋書經籍志鈔孫子兵法一卷魏太尉賈詡鈔日本國見在書目孫子兵書一卷臣詡撰隋志吳起兵法一卷賈詡注

又第四十四頁第二行其良平之亞歟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公達潛朗思同蓍蔡運用無方動攝羣會爰初發跡遘此顚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愔愔幕裏筭無不理亹亹通韻跡不蹔停雖懷尺璧顧哂連城知能拯物愚足全生

卷十一袁渙傳第四頁後第十行小注錄一卷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郞中温雅器識純素貞而不諒通而能固恂恂德心汪汪軌度志成弱冠道敷歲暮仁者必勇德亦有言雖遇履虎神氣恬然行不修飾名節無愆操不激切素風愈鮮

卷十一國淵傳第九頁第七行字子尼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姓譜齊有國氏世爲上卿又鄭七穆子國之後爲國氏

卷十一田疇傳第十一頁後第十行五千餘家下補小注
水經鮑丘水注庚水出右北平徐無縣北塞中歷徐無山昔田子泰避難居之衆至五千家

又第十四頁後第一行許而不奪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不奪其志也孔子曰匹夫不可奪其志

又第十六頁後第三行逃竄之人耳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謂不能爲劉虞報讎自竄於徐無山也

卷十一王脩傳第二十頁後第十行小注改爲太常下補小注
隋志梁有魏國奉常王脩集二卷亡

又第二十一頁第四行非赴難之義下補小注
水經濁漳水注中曰銅雀臺魏武望奉常王叔治之處時人以爲美談矣九卿各居其府下水經注有卿何來也四字

卷十一邴原傳第二十五頁第九行合葬非禮也下補小注
通鑑作嫁殤非禮也胡注未成人而死曰殤未爲配偶而死合葬故曰非禮

又第二十七頁第六行語云下補小注
西漢人稱論語曰傳後漢及三國時人引論語或曰論或曰語凌統傳注引語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此單稱語者也趙岐孟子章句稱論語曰論王通中說論失於齊魯此單稱論者也

卷十一管寧傳第三十頁後第七行代居郡外下補小注
郝經續後漢書作度父子代居海外

又第三十七頁第三行小注箕股也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古人席地而坐西漢尙然古人之坐皆以兩膝著席有所敬引身而起則爲長跪矣禮記坐皆訓跪管寧坐木榻榻上當膝處皆穿以此

又第三十七頁第六行宋本作隆興下補小注
國語周文王時鸑鷟鳴于岐說文曰鸑鷟鳳屬神鳥也

又第三十八頁後第三行追迹洪崖下補小注
神仙傳衞叔與數人博其子度曰向與博者爲誰叔卿曰洪崖先生也

又第三十九頁後第二行會寧卒下補小注
隋志梁又有魏徵士管寧集三卷錄一卷

又第四十二頁第八行三十里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秦晉遷陸渾之戎於此宋白曰陸渾河南府伊陽縣地師古曰渾音胡昆翻

卷十二崔琰傳第五頁第四行意指不遜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以會當有變爲意指不遜

又第六頁第三行類皆如此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邈哉崔生體正心直天骨疏朗牆宇高嶷忠存軌跡義形風色思樹芳蘭翦除荊棘人惡其上時不容哲琅琅先生雅仗名節雖遇塵霧猶振霜雪運極道消碎此明月

又第六頁後第一行靈帝時人下補小注
丁紹基求是齋金石跋卷一云太山都尉孔宙碑碑在今曲阜縣孔廟後漢有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緖見臧洪傳又見符融傳薦達郡士范冉韓卓孔伷等三人符融係陳留浚儀人則孔伷係陳留郡人與此碑係孔融之父孔宙有別

又第八頁後第十行張磔網羅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磔陟格翻開也

又第十一頁後第五行去州九里下補小注
薛壽學詁齋文集卷上有揚州孔融宅墓考文繁不錄

卷十二毛玠傳第十四頁第九行遂住魯陽下補小注
通鑑住作往

又第十四頁後第四行夫兵義者勝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魏相嘗有是言

又守位以財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易大傳何以聚人曰財何以守位曰仁

又畜軍資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操之所以芟羣雄者在迎天子都許屯田積穀而已二事乃玠發其謀也

又第十六頁後第二行師興而雨下補小注
左傳衞人伐郉以報菟圃之役于是衞大旱卜有事於山川不吉寧莊子曰昔周饑克殷而年豐今郉方無道諸侯無伯天其或者欲使衞討郉乎從之師興而雨

又後第七行飮鴆自殺下補小注
郝書縊死作飮藥陳志作縊死誤

卷十二何夔傳第二十一頁第九行遷長廣太守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長廣縣前漢屬琅邪郡後漢屬東萊郡此蓋操遣樂進入靑州新收以爲郡

卷十二郉顒傳第二十五頁第七行民之先覺也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伊尹曰予天民之先覺者也此以道自任者也若郉顒之先覺特見幾耳

又後第六行顒防閑以禮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防隄也閑闌也防以止水閑以制獸皆禁止之義也

卷十二鮑勛傳第二十九頁後第五行日費千金下補小注
兵法曰興師十萬日費千金

又後第六行黠虜玩威下補小注
國語祭公謀父曰先王耀德不觀兵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

卷十三鍾繇傳第六頁第五行詔不聽下補小注
洪邁容齋續筆卷六云近世士大夫自劾者不過云乞將臣重行竄黜闔門待罪而已如繇此章蓋與爲他人所糾亡異也豈非身爲司隸職在刺擧故如是乎

卷十三華歆傳第二十三頁後第七行雖有二賊負險延命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魏以吳蜀爲二賊

又第二十四頁第四行二祖勞於前世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二祖謂太祖武皇帝世祖文皇帝也

卷十三王朗傳第三十五頁第八行冉季載下補小注
郝經曰左傳富辰曰管蔡郕霍魯衞毛耼畢原豐郇郜雍曹滕文之昭也竝伯邑考武王共十八子與此不同

又第八行鮮於兄弟下補小注
郝經曰左傳邗晉應韓武之穆也竝成王共五子

卷十三王肅傳第三十九頁後第五行惟泰極以前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泰極謂泰極殿也

又後第八行勞而不怨矣下補小注
易曰說以使民民忘其勞

又第四十頁第三行營成而罷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此營壘之營

又第四行徒營其目前之利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此營求之營

又第六行無或失信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謂始焉於甲處營造發民就役次焉於乙處營造不可仍用甲處就役之民寧使更發民以供乙處之役也

又第八行鈞其死也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鈞與均同

又後第四行反可以惑謬乎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斯論誠足以矯張釋之之失言

又第四十四頁第五行又明堂議三卷王肅撰亡下補小注
隋志春秋類春秋外傳章句一卷王肅撰梁二十一卷唐經籍志春秋外傳國語章句二十二卷王肅注姚振宗曰韋注國語但述鄭賈虞唐四家則當時王子雍孫叔然之注不行於江表

又第四十四頁後第三行小注(唐志同)下補小注
舊唐書元行沖傳張說奏言禮記是前漢戴德戴聖所編錄至魏孫炎始改舊本以類相比有同鈔書先儒所非貞觀中魏徵因孫炎所修更加整次兼爲之注恐不可用帝然之書留中不出行沖著釋疑曰鄭學有孫炎雖扶鄭義乃易前編條例支分箴石間起魏氏采衆說之精簡刊正芟礱王應麟曰朱文公惜魏徵書之不復見此張說文人不通經之過也姚振宗曰大小戴可以删存後儒無不可以取裁張燕公駿魏徵類禮幷詆孫炎之書非通論也宜元行沖作釋疑以自解焉

卷十四程昱傳第二頁後第四行靳允曰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過工禾翻靳居焮翻姓也戰國楚有幸臣靳尙

又後第九行不能相君也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相如字言不能相與定君臣之分也

又第六頁後第六行小注東廠之類下補小注
兪正燮癸巳存稿卷七云魏吳有校事官似北魏之候官明之廠衞徐邈傳云邈爲尙書郞私飮沈醉校事趙達間以曹事邈曰中聖人達白之太祖高柔傳云宜陽典農劉龜於禁地內射兎功曹張京詣校事言之帝匿京名收龜付獄衞臻傳云殿中監擅收蘭臺令史臻言校事侵官類皆如此常林傳注魏略載校事劉肇事是黃初中其制未革吳之校事尤橫見潘濬傳朱據傳是儀傳校事或謂之典校(顧雍步騭朱據傳)或謂之校曹(陸凱傳)或謂校郞(是儀傳)或謂之校官(諸葛恪傳)又有察戰徵調交州孔雀又齎藥賜孫奮亦明廠衞校尉之流弻按察戰見陳留王紀咸煕元年注與此無涉

卷十四郭嘉傳第八頁後第九行周公之下士下補小注
郝經曰韓詩外傳周公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又第九頁第九行懾作攝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攝整也左傳曰書於伐秦攝也杜預注能自攝整

又後第七行浸潤不行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論語浸潤之譖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言譖人者如水之浸潤以漸而入也

又後第八行不知兵要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荀子與臨武君議兵於趙孝成王前曰請問兵要

又第十頁後第六行正反也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武帝紀程昱傳正與傅子同魏書非是

又第十三頁第一行幷前千戶下補小注
水經潁水注潁水逕陽翟縣故城北故潁川郡治城西有郭奉孝碑

卷十四董昭傳第十五頁第八行謂因事而結之下補小注
嚴衍曰用意曰故

又第十六頁第六行遠近跂望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跂渠宜翻擧足也

又第二十頁後第二行臣私慼之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慼憂也

又第二十一頁第十行但求人道不勤下補小注
嚴衍曰求疑作患

卷十四劉曄傳第二十五頁後第二行而不能安也下補小注
通鑑考異曰按備傳云備下公安聞曹公定漢中乃還如此則備時猶在公安也

又第二十七頁後第八行又不從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史言帝再不聽劉曄之言爲後伐吳無功張本

又第二十九頁第四行作黨誤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有黨故能奪恭位與之爲仇者則恭之黨也

卷十四蔣濟傳第三十一頁後第六行語城中守將下補小注
嚴衍曰三部猶言三輩使三輩使者持僞書報合肥城中一以安城中之人一欲令孫權得之驚之使走也

卷十四劉放傳第四十二頁後第九行參司空軍事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爲劉放因此管魏機密以亂魏張本

又四十三頁第四行酇縣鄕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或曰贊相也凡出令使之贊相因以爲官名蓋魏武霸府所置弻按本傳明言出爲各縣令下文言孫資亦歷縣令胡注誤引或說不足據

又第四十五頁後第五行常讓事於帝曰下補小注
讓疑作議

又第四十七頁第五行堪其事不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不讀曰否

卷十五劉馥傳第二頁第六行建安十三年卒下補小注
文選四十二阮元瑜爲曹公作書與孫權云抑遏劉馥相厚益隆李善注引魏志云太祖任劉馥爲揚州刺史每請伐吳太祖常遏絕不許今按本傳無此文是時劉馥已死魏武殆虛設此詞以招徠孫權耳

又第二頁第十行不能過也下補小注
戰國策張孟談曰夫董閼安于簡子之才臣也世治晉陽而尹鐸循之其餘政敎猶存君其定居晉陽

卷十五司馬朗傳第七頁後第八行宜及此時復之下補小注
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九云天下事有言在一時效見於數百年之後者司馬朗復井田之議當時未行及拓跋氏有中原令戶絕者虛宅桑楡盡爲公田以給授而口分世業之制自此而起迄於隋唐守之

卷十五張旣傳第二十二頁第十行可得乎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緝料恪雖中緝亦卒爲師所殺師方專政忌才智而疾異己況以緝而耀明於師乎

卷十五賈逵傳第三十三頁後第三行賜其生口十人下補小注
趙翼陔餘叢考卷四十三云生口本軍前生擒之人漢書蘇武傳李陵爲言捕得生口太守以下皆白服王莽傳陳歆言捕虜生口知犯邊者皆單于咸子角所爲後漢書袁安傳和親以來有得邊生口輒以歸漢魏略太祖賜楊沛生口十人皆謂捕獲生人也今北方人乃謂驢馬之類爲生口此亦有所本魏志王昶傳注任嘏常與人共買生口則以牛馬爲生口三國時已有此語矣

又第三十三頁第一行乃還報命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李孚小才也挾才以求知非懷才以待聘者也

卷十六杜畿傳第十頁第四行亦曰東張城下補小注
嚴衍曰張辟當是人名想辟爲壁壘之時其人可託其衆可守故畿單將數十騎赴之耳不然止此數十騎雖得堅壁何能守也

又吏民多擧城助畿者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擧城謂擧屬縣城也

又第十二頁第六行小注孟津之目下補小注
又河水注引晉陽秋曰杜預造河橋于富平津又謂之爲陶河魏尙書僕射杜畿以帝將幸許試樓船覆于陶河謂此也

卷十六杜恕傳第十三頁後第九行當爲巽下補小注
隋志梁又有魏徵士呂安集二卷錄一卷亡

又第十七頁後第七行處重爲恭下補小注
嚴衍曰處重者養重也自處於重而一置人言於不辨有似於恭者矯不敢也

又第二十頁第一行小注不可解下補小注
兪正燮癸巳存稿卷七云伊尹之制與惡吏守門非治世之具也伊尹當是人名

又第二十二頁第七行起家爲河東太守下補小注
李冶敬齋古今黈卷四云起家者蓋在家中而起爲此官也傅嘏起家拜滎陽太守王基起家爲河南尹是也

卷十七張遼傳第五頁第七行特爲遼母作殿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後漢書蔡茂傳夢坐大殿注屋之大者古通呼爲殿左思魏都賦都護之室殿居綺窗是人臣亦得稱殿也

卷十七樂進傳第七頁第七行進折衝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折衝將軍始此

卷十七徐晃傳第十六頁第二行拜裨將軍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按沈約志曹魏置將軍四十號偏將軍裨將軍居其末

又第十六頁後第二行橫野將軍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橫野大將軍光武以命王常

又第十八頁後第六行二十年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彼時劉封在上庸先主在成都如此文則似先主在上庸矣據夏侯尙傳尙奏劉備別軍在上庸本傳備下當亦有別軍二字疑傳寫脫去曹眞傳擊劉備別將於下辯又云破劉備別將高詳於陽平未直書討劉備也

卷十八李通傳第四頁第四行羣賊瞿恭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瞿姓也王僧孺百家譜有蒼梧瞿寳

卷十八呂虔傳第十二頁第二行虔將家兵到郡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古之爲將者必有素豫之卒春秋傳冉求以武城人三百爲己徒卒後漢書朱儁傳令過本郡簡募家兵張燕寇河內儁以家兵擊卻之

又第十三頁第四行漢晉春秋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末句是裴氏語云少帝紀即指本志齊王芳等紀惟鮑勛傳注引魏書稱語在紹傳語在武紀崔琰傳注引魏略亦稱語在紹傳而本志武紀紹傳無此語此皆魏書魏略語非裴語吳範傳注引會𥡴典錄稱語在妃嬪傳亦同此例

卷十八龐悳傳第十九頁第三行箭不虛發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射必中也

又第九行不跪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示不屈伏

卷十八龎淯傳第二十一頁第二行隔以河寇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涼州刺史本治漢陽郡冀縣時寇賊繁興遂與河西隔絕河寇蓋羣盜阻河爲寇者

又爲雍州刺史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風俗通邯鄲以國爲姓余謂邯鄲非國也蓋以邑爲姓左傳晉有邯鄲午時置雍州治武威

又第二十二頁第二行白日刺壽於都亭前訖下補小注
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二云都亭如今之關廂司馬相如往臨邛舍都亭嚴延年母止都亭不肯入府孫權出都亭候郉貞是也

卷十八閻温傳第二十五頁第九行故曰下流之愛下補小注
嚴衍曰父上而子下以父而愛子是慈惠之澤從上而流及於下故曰下流之愛非常流下等之說也不然孫登之將死也上疏於父權曰願陛下棄忘臣身割下流之愛豈謂其父有下等人識見耶想魏晉間恆言自是如是非獨就以此規其父也

卷十九任城王傳第二頁後第九行使劉封下挑戰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按武紀張郃先主傳乃先主保險不戰操引還言挑戰者誤

又第三頁第六行不足信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操於植始憐終棄迄無稍悔且操未卒前一年遣植救樊城圍植因丕逼醉失指操方盛怒尋銜楊修黨植又殺修臨歿召彰度亦計與彰決焉得復有欲立植事彰爲丕毒殺植亦幾不免魏略欲甚彰植罪輒巧爲誣搆見其非所宜言耳

卷十九陳思王傳第七頁第三行晉史之誣下補小注
何屺瞻曰文帝即王位誅丁儀丁廙幷其男口安得晉時猶有子在覓米事誣

又第十二頁後第八行賜髦穀帛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修黨曹植丕即位植黨殺幾盡修若在當亦坐殺謂殺後而猶追思其過薄豈非讕語

又第二十八頁第七行錐囊之喩下補小注
史記平原君傳毛遂自贊於平原君平原君曰賢士處世譬若錐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勝未有所聞遂曰使遂蚤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立見而已也

又第三十八頁後第七行列女傳頌一卷曹植撰下補小注
畫讚五卷漢明帝殿閣畫魏陳思王讚

卷二十武文世王公傳第八頁第七行男子不卒婦人之手下補小注
通鑑卒作死胡三省曰喪大記之言

又後第一行當造膝諫之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造膝詣膝前也

又第十五頁後第二行行之乎前代下補小注
郝經曰漢書淮南厲王長文帝時謀反遷于蜀而死帝憐淮南王封子四人爲列侯後漢書楚王英光武子明帝時謀反有司請誅之帝以親親不忍廢英徙丹陽涇縣英自殺章帝封英子五人皆爲列侯阜陵王延謀反章帝詔貶爵爲阜陵侯後復爲阜陵王

又第十八頁後第九行則其弊也劫奪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謂威權陵逼劫其君而奪之也

又第十九頁第二行歷紀長久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紀年紀也

又第五行謹撰合所聞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撰具也述也音雛免翻

又第七行同其憂下補小注
呂延濟曰與天下共其民謂建立諸侯與之共理共有其利也故天下有難則諸侯同憂

又第二十頁第三行立郡縣之官下補小注
呂向曰秦皇觀周所以敝者乃以勢弱而諸侯奪其國也遂廢五等之爵而立郡縣之吏五等公侯伯子男也

又第四行以自毘輔下補小注
毘亦輔也

又後第十行理勢然也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用班固漢宗室諸侯王表文意

又第二十一頁第八行鍾作成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鍾聚也

又尾大難掉下補小注
左傳田無宇之言

又第十行齊分爲七下補小注
郝經曰謂齊城陽濟北濟南淄川膠西膠東也

又趙分爲六下補小注
郝經曰謂趙平原眞定中山廣川河間也

又淮南三割下補小注
郝經曰謂淮南衡山廬江也

又梁代五分下補小注
郝經曰謂梁濟川濟東山陽濟陰也代未嘗分此言五分未詳

又第二十二頁第一行宮室變爲榛藪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謂董卓之亂也

又第四行于今二十有四年矣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自黃初受禪至此二十四年

又第五行觀五代之存亡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五代夏商周秦漢也

又第六行君有不使之民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空虛謂有封國之名實不能有其地也君不使之民謂抗藩王之尊於國民之上不得而臣使也

又第七行外無磐石宗盟之助下補小注
呂延濟曰磐石大石也以其堅重不可轉易也宗盟謂同姓諸侯盟會者也

又後第一行百人之上下補小注
張銑曰言宗室位卑也百人之上百夫長也

又後第十行爽不能納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以明帝之明且不能用陳思王之言況曹爽之愚闇哉

卷二十一王粲傳第四頁第五行丞相掾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漢公府竝有掾屬東西曹掾比四百石餘曹比三百石其屬比二百石三公爲天子之股肱掾屬則三公之喉舌魏晉置多者或數十人

又置酒漢濱下補小注
通鑑考異曰操恐劉備據江陵至襄陽即過日行三百里引用名士皆至江陵後所爲不得更置酒漢濱恐誤

又第六頁後第八行陳留尉氏人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姓譜殷有阮國在岐渭之間周詩有侵阮阻楚辭子孫以國爲姓後漢有己吾令阮敦

又第八頁第八行時有惻怛下補小注
隋志魏太子文學徐幹集五卷梁有錄一卷亡

又第九頁第九行管記室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漢公府有記室令史主上章表報書記

又第十二頁後第十行燭衆士之好下補小注
淮南子隋侯之珠高誘注曰隋侯見大蛇傷斷以藥傅而塗之後蛇於江中銜珠以報因曰隋侯珠

又登窈窕之首下補小注
詩泮水大賂南金鄭箋云荊揚之州貢金三品

又綴侍臣之幘下補小注
漢侍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爲文貂尾爲飾謂之趙惠文冠

又第十六頁後第九行繁欽下補小注
欽見奇劉表見杜襲傳胡三省曰左傳殷民七族有繁氏西漢有御史大夫繁延壽

又第十六頁後第十行繁音婆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漢書建昭三年李延壽爲御史大夫一姓繁師古曰繁音蒲元反陳湯傳御史大夫繁延壽師古曰繁音蒲胡反蕭望之傳師古音婆谷永傳師古音蒲河反蒲元則音盤蒲胡則音蒲蒲河則音婆三音互見

又第十七頁第三行無可考矣下補小注
弻按魏文帝答繁欽書有云固非車子喉轉長吟所能逮也之語嚴可均輯藝文初學記御覽各書所載爲一篇

又第二十五頁第六行箕踞而鍛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康性巧而好鍛鍛都玩翻卜台也

又後第一行聞而怒焉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湯武革命而康非薄之故昭聞而怒

又第二十八頁後第八行小注引世語下補小注
文選四十二載曹子建與吳季重往還書有墨子朝歌迴車之語正質爲朝歌長之時也

又第三十一頁後第三行本郡所饒下補小注
兪正燮癸巳存稿卷七云饒容也北齊書樊遜傳云遜少學常爲兄仲優饒隋書劉光伯傳自序云性本愚蔽家業窶爲父兄所饒廁搢紳之末後漢書鄭康成傳戒子益恩書云吾家舊貧不爲父母羣弟所容唐宋以前本無不字(引證甚詳文繁未錄)宋以後字匠誤多也康成以學成歸美父兄羣弟故爲此言

卷二十一劉廙傳第三十八頁後第五行仲尼回輪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史記孔子將西見趙簡子至河而聞竇鳴犢舜華之死臨河而嘆曰丘之不濟命也夫子貢進曰何謂也孔子曰竇鳴犢舜華晉之賢大夫也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兩人而後從政丘聞之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竭澤而漁則蛟龍不合陰陽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何則君子諱傷其類夫鳥獸之於不義也尙知避之而況乎丘哉乃還

又第三十九頁第十行遷化於外下補小注
史記越世家范蠡事越王勾踐滅吳以勾踐爲人可與共患難與處安乃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胡三省曰謂蠡扁舟五湖卒居於陶隨其遷而自爲變化也

卷二十一劉劭傳第四十八頁第五行唯以造哀爾下補小注
隋志魏散騎常侍繆襲集五卷梁有錄一卷

又第八行仲突仲忽下補小注
又曰仲長複姓

又後第九行幹雅自多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自以爲多才也

又第五十二頁後第二行衞氏下補小注
李冶敬齋古今黈卷四云魏明帝之爲人人主中俊健者也興工造事必不孟浪況淩雲殿非小小營搆匠氏必極天下之工將作必極當時之選樓觀題榜宜必先定豈有大殿已成而使匠石輩遽挂白榜哉誤釘後書之說萬無此理而名書錄載之晉書又載之是皆好事者之過也晉書又稱誕書比訖鬚髮盡白此尤不可信前人記周興嗣一夕次千文鬚髮變白已屬繆妄而誕之書榜特茶頃耳危懼雖甚安能遽白乎

又第五十三頁第七行信來給一丸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東觀餘論引晉武帝王右軍陶隱居帖及謝宣城傳謂凡言信者皆爲使人楊用修引古樂府有信數寄書無信長相憶爲證良是然此語起於東漢以下楊太尉夫人袁氏答曹公卞夫人書云輒付往信古詩有焦仲卿妻作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以使人爲信始見於此若古人所謂信者乃符驗之別名如今人言印信信牌之信不得謂爲使人也

卷二十一傅嘏傳第五十四頁後第四行利口覆邦國之人也下補小注
論語孔子曰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又後第五行妬前無親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鄧颺字玄茂妬前者忌前也人忌勝己則無親之者嚴衍曰妬前者忌人之在己前也

又後第五行況昵之乎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昵尼質翻比也近也

又第五十六頁第一行不念務本下補小注
通鑑內下有躁字胡注銛思廉翻利也

又第六十頁第七行如水盡涸也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乾沒大抵是徼幸取利之意史記春申君傳沒利於前而易患於後也即此意

卷二十二桓階傳第三頁第四行以自全保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左右讀曰佐佑

卷二十二陳羣傳第十二頁後第八行長者矣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長文通雅義格終始思戴元首擬伊同恥民未知德懼若在己嘉謀肆庭讜言盈耳

卷二十二陳泰傳第十八頁第一行小注歸而自殺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玄伯剛簡大存名體志在高構增堂及陛端委虎門正言彌啓臨危致命盡其心禮

卷二十二陳矯傳第十九頁第八行七十里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考陳登守廣陵孫策猶未歿據矯傳矯辭策就登隨即有匡奇之圍是時策在可知下忽作孫權豈不自戾徐宣傳稱宣辭孫策之命還本郡與陳矯竝爲綱紀俱見器於太守陳登云云亦足互證

又第二十頁第九行謂鄢陵侯彰也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操所最愛者倉舒植良倉舒久死植更不必論良之母乃力勸立丕者然則矯語殊無徵皆妄爲臆測以迎合丕意不足信

又第二十一頁後第三行字休元下補小注
世說方正篇夏侯泰初與廣陵陳本善本與玄在本母前宴飮本弟騫行還徑入堂戶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雜名士傳曰玄以鄕黨貴齒本不論德位年長者必爲拜與陳本母前飮騫來而出其可得同不可得而雜者也

卷二十二徐宣傳第二十二頁後第三行門下督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門下督督將之居門下者

卷二十二衞臻傳第二十五頁後第五行爲上將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謂韓信

又後第六行爲太師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謂呂望

又布衣廝養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廝音斯養羊尙翻

又後第八行喩斷虵於文景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謂草創之規略不可同於承平之時也

又宋本律作津下補小注
通鑑同胡三省曰經常也津江河濟渡之要故以爲喩

又第二十六頁後第四行無用之士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卒讀曰猝鄭玄曰聊且略之辭

卷二十二盧毓傳第二十九頁後第十行封商容之閭下補小注
張宗泰魯巖所學集讀三國志校字云封當作式黃權傳注表商容之閭表亦誤

又第三十二頁第五行出毓爲廷尉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尙書內朝官九卿外朝官故云出

又後第五行甘露二年薨下補小注
隋志梁有九州人士論一卷魏司空盧毓撰亡

又第三十三頁後第九行段末波下補小注
張宗泰曰即段末伾柸波聲相近也

卷二十三趙儼傳第十八頁後第二行李通同治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調徒釣翻戶出緜絹謂之調錄收拾也

卷二十三裴潛傳第二十三頁後第一行參丞相軍事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時方用兵故丞相府置參軍事職官分紀漢三公府有參軍事蓋亦謂此時所置耳

又後第四行一方主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曹操新定荊州前此與先主周旋已有天下英雄惟使君之論是操知先主已久原不待問疑從後附會之詞

卷二十四韓曁傳第三頁第四行事見說苑下補小注
禮記曾子曰晏子可謂知禮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車一乘及墓而反國君七个遣車七乘大夫五个遣車五乘晏子焉知禮遣棄戰反

又後第四行病卒下補小注
丁紹基求是齋金石跋云故散騎常侍驃騎將軍南陽堵陽韓□□神道碑額此碑爲韓壽神道碑額據晉書賈后傳韓壽伏誅壽果誅死誰爲立碑今旣有碑額當以晉諸公贊病卒之說爲有據

卷二十四崔林傳第七頁第三行擧其綱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以網爲譬也

又振其領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以裘爲譬也

又不仁者遠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用論語子夏答樊遲之言陶音遙

卷二十四高柔傳第十二頁後第八行民所具瞻下補小注
詩曰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又後第十行替否之謂也下補小注
左傳齊晏子曰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而去其否

又第十四頁第二行不營小臺之娛下補小注
漢書孝文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吾奉先帝宮室嘗恐羞之何以臺爲

卷二十四孫禮傳第二十一頁後第一行便以封之下補小注
史記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爲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爾史佚曰天子無戲言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又二十二頁第一行慈母投其杼下補小注
戰國策龐葱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史記魯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人吿其母曰曾參殺人其母織自若也頃又一人吿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投杼下機踰牆能走

卷二十五辛毗傳第二頁第九行取亂侮亡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見尙書孔安國注曰亂則取之有亡形則侮之

又第四頁第八行進封潁鄕侯下補小注
水經潁水南逕潁鄕城西魏明帝封侍中辛毗爲侯國也

卷二十五高堂隆傳第二十一頁後第一行社稷之位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所謂圜丘方澤南北郊及社稷神位也

又後第二行居室爲後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記曲禮之言

又後第六行自我民明威下補小注
書皋陶謨之言孔安國注曰言天因民而降之福民所歸者天命之天視聽人君之行用民爲聰明天明可畏亦用民成其威民所叛者天討之是天明可畏之效也

又第十行犯昊天也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采椽即采來之木爲椽不加斲削也張蘊古曰彼昏不知瑤其臺而瓊其室文選東都賦注曰紂爲瓊室以瓊瑤飾之

卷二十六滿寵傳第四頁第六行表不罷兵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上表言敵情請不罷兵也

又第七頁後第三行有寵風也下補小注
世說言語篇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屛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劉孝標注引冀州記云奮自吏部郞出爲冀州刺史又引晉諸公贊云奮遷尙書令爲荀顗所害文選四十沈約彈王源文云滿奮身殞西朝胤嗣殄歿武秋之後無聞東晉李善注晉初都洛陽故曰西朝後在江東故曰東晉干寳晉紀曰苗願殺司隸校尉滿奮荀綽冀州記曰滿奮字武秋

卷二十六田豫傳第九頁後第九行爲得也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考鮮卑傳及劉放傳注引魏氏春秋素利求救於豫豫率兵進討破走比能事在黃初五年旣而豫復討比能還至馬城被圍七日用孫資計虜乃解去事在太和二年本傳合二事而爲一又云比能爲豫大破殊誤

卷二十六牽招傳第十四頁後第二行招乃還坐下補小注
水經㶟水注雁門水逕高柳縣故城北舊代郡治昔牽招斬韓忠于此處弻按招傳無斬韓忠事地望亦遠不知酈注何據

卷二十六郭淮傳第二十一頁後第六行破走之下補小注
水經河水注逆水出允吾縣東南逕廣武城西故廣武都尉治郭淮破叛羌治無戴於此處也允吾爲金城郡治廣武在其北此可補史闕

卷二十七徐邈傳第二頁後第九行無其人則缺下補小注
書云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

又第三頁後第五行比來天下奢靡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比來猶言近來也

又後第七行而徐公之有常也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景山恢誕韻與道合形器不存方寸海納和而不同通而不雜遇醉忘辭在醒貽答

卷二十七王昶傳第九頁第九行戒闕黨也下補小注
論語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歟孔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竝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又第十頁後第四行斯言信矣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昶之所以戒子姪如此然高貴鄕公之難王沈陷於不忠平吳之役王渾與王濬爭功馬伏波萬里貽書以戒兄子固無益於兄子也

又第十二頁後第七行共買生口下補小注
生口詳見賈逵傳注楊沛傳

卷二十七王基傳第十九頁後第十行定作䘺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䘺丈澗翻縫也

又第二十頁第三行出爲荊州刺史下補小注
釋文序錄魏荊州刺史王基注解左氏傳

又第二十二頁第八行更懷離心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言州郡兵其家有爲賊所得者必懷反顧而有離散之心也

卷二十八王淩傳第六頁後第一行遂至壽春下補小注
水經渠水注渠水右合五池溝謂之五池口魏嘉平三年司馬懿帥中軍討太尉王淩于壽春自彼而還帝使侍中韋誕勞軍于五池者也

卷二十八毋丘儉傳第十三頁第四行自堪人主下補小注
郝書作眞爲令主

又第十六頁第八行解其旨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解喩也曉也

又第十七頁後第四行更謂小人爲誤下補小注
郝書小人作僕

又後第五行全勝要下補小注
郝書要作而

又後第六行要那後無繼何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六朝人多書奈爲那宋書劉敬宣傳牢之曰平玄之後令我那驃騎何唐人詩多以無奈爲無那

又後第七行不若僕隸下補小注
郝書作不若是

卷二十八鄧艾傳第三十頁後第六行小注連屬焉下補小注
水經渠水注沙水南與廣漕渠合上承龐官陂云鄧艾所開也

又第三十七頁第五行出其左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姓譜師古者掌樂之官因以爲氏

又第三十八頁第七行爲太尉下補小注
水經河水注鄄城城南有魏使持節征西將軍太尉方城侯鄧艾廟廟南有艾碑秦建元十二年廣武將軍沇州刺史關內侯彭超立

卷二十八鍾會傳第四十八頁後第七行不能拔壽春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言不能拔壽春之衆於重圍也

又第五十一頁第十行益州先主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鍾會檄蜀時必不稱先主此陳承祚追改

又第五十八頁後第四行如指掌耳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指掌言易也

又第五十九頁第六行頗疑鍾會不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不讀曰否

又第七行則自了矣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了辦也決也

又第六十一頁第二行道德略歸一卷下補小注
隋志梁又有王弻集五卷錄一卷亡

卷二十九華佗傳第六頁第九行以至於死下補小注
湖廣通志方伎傳張機字仲景棘陽人著傷寒論華佗讀而喜曰此眞活人書也

卷二十九杜夔傳第十一頁後第六行合雅樂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蔡邕曰漢樂四品一曰太子樂典郊廟上陵殿擧之樂二曰周頌雅樂典辟雍饗射六宗社稷之樂三曰黃門鼓吹天子所以宴羣臣四曰短簫饒歌軍樂也

卷二十九朱建平傳第十八頁第二行黃初中卒下補小注
文選注所引羣書有朱建平相書

卷二十九周宣傳第十九頁第六行明帝末卒下補小注
隋志五行家占夢書一卷周宣等撰唐經籍志占夢書周宣撰

卷二十九管輅傳第二十二頁第五行小注周壽昌說同下補小注
兪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三有竈神說詞繁不錄

又第三十二頁後第二行不可以蔽也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管輅之與何鄧言也其陳義近於古人至答其舅論何鄧之所以敗則相者之說耳何前後之相戾也

又第三十九頁第三行不得治生人如何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博物志所云泰山一爲天孫主召人魂魄知生命之長短者其見於史者後漢書方術傳許峻自云嘗篤病三年不愈乃謁泰山請命烏桓傳死者神靈歸赤山赤山在遼東西北數千里如中國人死者魂神歸泰山也

卷三十東夷傳第四十八頁第五行小注兒袴之語下補小注
兪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云綈爲厚繒錦爲織采絲罽爲氈字今作毯亦織采毛也旣爲綈則不得爲錦爲罽矣凡繪畫之事皆有地錦罽皆織畫當有地地字正體也



三 國 志 集 解 補 卷 下
沔 陽 盧 弻

卷三十二先主傳第一頁第八行小注蔑劣甚矣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春秋時稱卿大夫曰主南唐降號江南國主亦以奉中國正朔自貶其號若劉玄德帝蜀諡昭烈葬惠陵初無貶絀末帝降魏封安樂公自可以本封爲號陳壽創先主後主之名常璩蜀志因之千載之後猶沿此稱殊爲不當如杜甫詩中稱蜀主非知人論世之學也

又第四頁後第五行仍作爲字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武紀呂布復爲袁術呂布傳布復叛爲術本傳郡縣多叛曹公爲先主凡此皆爲猶助也趙雲傳瓚遣先主爲田楷拒袁紹正與此同爲字似不必改助

又第十頁後第二行御覽二作三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紹遠出迎備重敬之也

又第十六頁第一行備雖深愧異瑜下補小注
通鑑作備深愧喜胡注愧者自愧呼肅之非喜者喜瑜之整也

又第三十九頁後第四行昭烈皇帝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諡法昭德有勞曰昭有功安民曰烈

又第三十九頁後第六行四時祭祀下補小注
嚴衍曰酉陽雜俎云近有盜發先主墓者見兩人張鐙對弈侍衞十餘人盜驚懼拜謝一人顧曰爾欲飮乎乃各飮以一杯竝乞以玉腰帶數條各與束之而出盜至外口已漆矣帶乃巨蛇也視其穴已平復如故弻按盜已口漆所見爲誰傳說部荒誕不足據又按嚴衍資治通鑑補云初吳旣求和吳王權乃送其妹孫夫人歸漢至灤江而帝崩夫人乃投江死土人哀之爲築臺於■磯而祀之又按一統志云蟂磯在蕪湖縣西七里江中磯上有靈澤夫人祠俗傳以爲昭烈夫人孫權妹云黃庭堅文云磯有靈澤夫人廟相傳蜀先主孫夫人葬此弻按孫夫人有如此節烈何以陳志不載裴注喜搜異聞亦無一字宋蕭常續後漢書爲孫夫人立傳亦未言及一統志謂爲俗傳誠有見矣顧炎武曰孫夫人還吳後不知所終■磯之傳殆妄

卷三十三後主傳第十三頁第七行殆不其然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費禕傳稱琬卒禕顓政後主仍未自攝國事也魏略出敵國傳聞失之

卷三十五諸葛亮傳第二頁後第六行莫之許也下補小注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𠌫四云管九合一匡才誠不世而所輔桓公所用齊國挾天子令諸侯其勢易擧績用易成武侯扶弱主藉偏邦人心去漢迴不侔也至規模局量則檻車三顧寵辱異觀五畝三歸宏隘殊域不待言矣樂策士之雄耳內襲燕昭之銳外因齊湣之湛中入蘇代之間即他帥行師臨淄反掌何艱於毅而武侯匹哉大抵孔明爲當時言不容大盡

又第三頁後第六行亦貴達下補小注
胡應麟曰抱朴子逸民篇云魏武帝刑法嚴峻果於殺戮乃心欲用乎孔明孔明自陳不樂出仕武帝謝遣之曰義不使高世之士辱於汙君之朝也其鞭撻九有草創皇基宜哉稚川去魏未遙孔明傳注俱不載或曰孔明謝遣仲達逼出天將亡魏即孟德亦有莫知其然而然者耶

又第五頁第六行羽飛乃止下補小注
胡應麟曰莘野躬耕南陽抱膝處同也成湯三聘豫州三顧出同也伐桀弔民出師復漢心同也德感嗣王誠格庸主道同也尹奮乎千載之上故人亡異詞亮崛起三代之後故家肆臆喙杜詩謂伯仲之間見伊呂千載論孔明者至是始定

又第七頁後第六行王室之胄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胄系也

又第九頁後第五行署左將軍府事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署府事者總錄軍府事也

又第十一頁第一行且客主之義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以亮等初至爲客益州人士則主也

又第六行於斯而著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孔子謂政寬則濟之以猛孔明其知之

又第十六頁後第九行危難之間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所謂敗軍乃當陽長坂之敗其云奉命則求救於江東也胡注謂事見黃初四年誤

又第十八頁後第十行作衆引下補小注
嚴衍曰此事乃晉初郭沖對扶風王駿之言沖去亮未遠言必有據但沖謂此乃亮在陽平時事夫陽平關在漢中懿自從魏武破張魯後未嘗復至漢中裴松之駁之是也然因陽平二字謂沖爲妄言則又不然何也駿懿之子也使沖言果妄駿豈不能爲父辨誣而乃慨然善沖之言即在坐劉寳桓隰輩皆思尋𨻶索瑕以詆亮諛懿者終亦不能復難乃知沖言不妄矣但非陽平時事耳

又第二十一頁第一行後皆同下補小注
嚴衍曰解者曉也舊注訓作懈怠之懈非是

又第三行破王朗在建安元年下補小注
王士騏曰此段有借影而無照應先後文勢俱不如此此下定有一轉似以劉繇王朗自譬而以孫策譬曹氏

又第二十二頁第七行夫難平者事也下補小注
嚴衍曰難平猶言難料

又第三十一頁第七行步兵校尉習隆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姓譜習國名後以爲姓風俗通漢有習響爲陳相

又第三十九頁第五行鬱爲時棟下補小注
洪邁容齋隨筆卷八云諸葛孔明千載人用兵行師本仁義節制三代以降未有也操心制行一出於誠生於亂世躬耕隴畝使無徐庶一言玄德三顧必不求聞達始見玄德論荊益可取言如蓍龜終身不易二十餘年之間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敵人畏之司馬懿歎爲奇才鍾會祭其墓此豈智力策慮所能致哉

卷三十六關羽傳第四頁後第六行形迹乎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權方欲潛襲荊州若勒兵前往不益令羽疑乎

卷三十六馬超傳第十二頁後第三行平西將軍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晉百官志四平立於喪亂謂平東平西平南平北四將軍也

卷三十六趙雲傳第十五頁後第七行留營司馬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留營司馬掌留營軍事也

又第十六頁後第九行不得卒解也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趙雲之言可謂知所先後矣卒讀曰猝

卷三十七龐統傳第二頁第二行亦不免也下補小注
李冶敬齋古今黈卷四云共語之下宜云徽頗驚賞因延揖再與談論自晝至夜若是則言意兩足矣或謂徽與統齒相懸不可以苛禮責徽曰此不然昔盛孝章爲臺郞路逢孔融年十餘歲孝章以爲異乃載歸與之言知其奇才便結爲兄弟統見徽時蓋已成人徽雖年高不應倨傲若此

又第七頁第五行阿誰爲失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阿爲不定何人之辭古詩道逢鄕里人家中有阿誰三國志龐統傳阿誰爲失晉書沈充傳敦作色曰小人阿誰是也

又第八頁第六行諡曰靖侯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士元弘長雅性內融崇善愛物觀始知終喪亂備矣勝塗未隆先生標之振起淸風綢繆哲后無妄惟時夙夜匪懈義在緝煕三略旣陳霸業已基

卷三十七法正傳第十三頁後第十行隨筆不檢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孫晧傳注陸機辨亡論亦稱劉翁文選改作公殆未知彼時原有此稱謂

又第十六頁第九行先主與曹公爭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正佐先主與夏侯淵爭言曹公誤

卷三十八許靖傳第七頁後第五行章武二年卒下補小注
隋志梁又有蜀司徒許靖集二卷錄一卷亡

卷三十八秦宓傳第十七頁第五行盛行於世下補小注
張宗泰曰詩匪棘其欲禮記引作匪革其猶革棘聲相近非誤也

又第十九頁第五行南一里下補小注
近人陳志良著禹生石紐考見說文月刊第一卷合訂本五三九頁

又後第二行益州辟宓爲從事祭酒下補小注
通鑑作廣漢處士秦宓胡注不應州郡辟命故曰處士弻按宓已官從事祭酒非處士也通鑑誤

卷三十九董和傳第一頁後第五行遷益州太守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此益州太守非漢武帝所開置之益州郡也武帝所置之益州郡劉蜀爲南中地宅蓋劉璋置益州太守與蜀郡太守竝治成都郭下弻按本傳下文與蠻夷從事務推誠心南土愛而信之是仍爲南中之益州郡後改爲建寧郡者是也胡注誤

卷三十九劉巴傳第四頁後第五行但當鑄直百錢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直百錢一錢直百也杜佑曰蜀鑄直百錢文曰直百亦有勒爲五銖者大小稱兩如一焉竝徑七分重四銖

卷三十九馬良傳第五頁後第十行敢不擊節下補小注
李冶敬齋古今黈卷四云擊節猶今節樂拍手及用拍板也馬良謂敢不擊節謂敢不賞音也吳諸葛恪與丞相陸遜書云誠獨擊節恪意獨擊節以賞之耳

又第六頁後第六行自晝達夜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以孔明之明略所以待謖者如此亦足以見其善論軍計矣觀孔明南征之時謖陳攻心之論豈悠悠坐論者所能及哉

又第七頁第二行不敢復反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此耳食之言也據後主傳武侯以建興三年平南方十一年南夷復反馬忠破之又閱一年武侯裁歿豈得謂終亮之世南方不敢復反況據李恢張嶷傳實則亮軍旣還南夷隨叛殺害太守莫可誰何蓋其反不始十一年而亦不僅一二次矣

卷四十劉封傳第六頁第六行亦甚矣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襄陽圍封不能救上庸破封不能死均罪不容誅即非剛猛戮之可也徒因剛猛戮之豈非失刑且武侯不難制魏延於身後何難制封於易世後耶

卷四十一霍峻傳第二頁後第二行還統南郡事下補小注
蕭常續後漢書音義曰南郡屬吳無還統之理時弋領永昌復領建寧故曰兩郡

卷四十一張裔傳第八頁後第四行蜀境矣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是時吳蜀通好無緣更遣追裔以挑嫌𨻶況蜀使如費禕鄧芝宗預有口辯者頗多權皆不留何獨追裔此未可信

卷四十一楊洪傳第九頁後第八行遂使即眞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遂使之代法正

卷四十一費詩傳第十四頁第二行待士之義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彼時蜀臣稱先主曰先帝稱後主曰陛下或主上無稱先主後主者費詩廖立杜瓊各傳稱先主杜瓊傳及來敏傳注引諸葛亮集稱後主皆追改

卷四十二許慈傳第六頁第九行爲近是歟下補小注
宋翔鳳孟子劉注序云隋書經籍志孟子七卷劉煕注劉注不傳唐人注書時引劉說南河牛山諸注考其地形竝勝於趙劉字成國見世說新語

卷四十二來敏傳第十頁第二行建安五年注下補小注
侯康曰水經注二十七又三十三竝引來敏本蜀論據此兩條則是地記之書寰宇記益州條下亦引之

卷四十二尹默傳第十一頁後第六行小注左氏傳也下補小注
兪正燮曰不復案本言能背誦也

卷四十二李譔傳第十二頁後第六行小注肅顯也下補小注
兪正燮癸巳存稿卷十四云魏王肅字子雍何晏字平叔王弻字輔嗣晉皇甫謐字士安唐啖助字叔佐趙匡字伯循陸質字伯仲宋孫復字明復王安石字介甫此九人蔑棄典文幽沈仁義游辭浮說波蕩後生使易書禮春秋論語舊說盡亂王肅最爲精悍兼采馬融賈逵之與鄭異者羅織之時蜀李譔亦依準賈馬與王氏殊隔而意歸多同

卷四十二譙周傳第十八頁後第八行承命電赴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五將雲從是也二師電赴恐未然據孫休傳及霍峻傳注引襄陽記吳聞蜀破不惟不救且遣兵西上外託赴援內徼分割及爲羅憲敗又增兵圍憲吳人惟利是視如此如盛說與開門揖盜何異

又第二十二頁第五行禮儀志引之下補小注
隋志三巴記一卷譙周撰文選蜀都賦注引譙周益州記

又後第十行之風下補小注
文選李善注洗耳許由也琴操曰堯大許由之志禪爲天子由以其不善乃臨河洗耳莊子曰舜以天下讓其友北人無擇無擇曰異哉后之爲人也欲以其辱行慢我吾羞見之因自投淸冷之淵

又第二十三頁第一行在三之節下補小注
國語人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敎之君食之韋昭曰三君父師也

卷四十二郤正傳第二十六頁後第六行朱陽否於素秋下補小注
蕭常曰朱陽朱夏也猶言朱明望舒月也

又第二十八頁第二行蓋在秦地下補小注
水經注河水篇自陽紆西自河首四千里又云河水又出于陽紆陵門之山穆天子傳曰天子西征至陽紆之山淮南子曰昔禹治洪水具禱陽紆蓋于此也高誘以爲陽紆秦藪非也趙一淸曰陽盱即陽紆漢志冀州藪曰陽紆爾雅作陽陓又一陽紆也

又後第四行容裔下補小注
蕭常曰容裔自適之貌

又後第七行道應訓之辭下補小注
李冶敬齋古今黈卷四云九方相馬事具列子列子前淮南子數百年列子作九方皋淮南子作九方堙裴據淮南子而不引列子非也凡注解文字當引前人在後者略之可也

卷四十三黃權傳第二頁第八行自在江南下補小注
郝書在作軍

又第四頁第一行諡曰景侯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公衡沖達秉心塞淵媚茲一人臨難不惑疇昔不造假翮鄰國進能輝音退不失德

卷四十三呂凱傳第七頁後第二行已爲高定部曲所殺下補小注
通鑑諸葛亮由越巂入斬雍闓及高定弻按據呂凱傳雍闓爲高定部曲所殺非亮所斬通鑑誤

卷四十三馬忠傳第八頁第六行音同通用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反字衍蓋謂忠承襃叛亂之後能撫育耳弻按當作郡承朱襃叛亂之後

卷四十三張嶷傳第十三頁第三行餘人來降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據後主傳建興十四年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餘戶於廣都與此相反

又第七行有名而已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安定縣不見於志當是因越巂移治而暫立也

卷四十四蔣琬傳第三頁後第八行應作諡曰恭侯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公琰植根不忘中正豈曰模擬實在雅性亦旣羈勒負荷時命推賢恭己久而可敬隋書經籍志喪服要記一卷蜀丞相蔣琬撰

卷四十四費禕傳第六頁第十行頻煩至吳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晉書刑法志詔旨使問頻繁山濤傳手詔頻繁文選庾亮讓中書令表頻繁省闥潘尼詩頻繁登二宮杜甫詩三顧頻繁天下計費禕山濤二傳繁作煩蓋後人減筆書也

卷四十四姜維傳第十頁後第六行偏軍西入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蜀諸軍時皆屬蔣琬姜維所領偏軍耳

又第十三頁第六行鳳沔間下補小注
蕭常曰皆巴漢之境范書光武紀十一年注武衞即下辨屬武都郡今成州同谷縣舊名武衞城石門即龍門杜甫龍門鎭詩石門雲雷隘古鎭峯巒集

卷四十五張翼傳第三頁後第六行小注張霸字伯饒上補小注
范書張霸傳

卷四十五楊戲傳第二十二頁第二行相傳之理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亮平生狹楊儀器蔣琬已密表後主決於身後用琬具見儀琬本傳

又第二十三頁後第一行侍史官婢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息子也著與募二子之名也少府有奚官令凡男女沒入者屬焉魏以來鄴都又有奚官督

卷四十六孫堅傳第六頁後第三行無不歎息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是時卓逆未著無所歎息且旣歎息何後來復召卓也疑從後附會之詞

又第八頁後第七行小注馮本使作府誤誤字删去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府君者漢時太守之稱孫策進軍豫章華歆爲太守策謂歆曰府君年德名望遠近所歸

又第九頁第八行無求不獲下補小注
洪邁容齋續筆卷十云長沙爲荊州屬部受督於刺史王叡孫堅以私忿殺之南陽太守張咨鄰郡二千石也堅又收斬之是以區區一郡守乘一時兵威輒害方伯鄰守豈得爲勤王乎劉表在荊州乃心王室袁術志於逆亂堅乃奉其命而攻之自速其死皆可議也

又第十三頁第三行小注甄后傳下補小注
文選三十八求爲諸孫置守塚人表濟神器於甄井李善注甄音眞葉樹藩曰李注誤陳與郊云惟甄堅音叶故孫堅以甄井神器爲受命之符權旣君吳尊堅曰帝江左遂爲吳諱厥後秦緣苻避隋爲楊更沿襲以來至忘堅讀及宋甄徹登進士林攄唱名讀甄爲堅上稱眞韻以爭辨不遜落職

卷四十六孫策傳第二十四頁後第四行司過之星下補小注
郝經曰天官虛次有司非二星主司過失

又第五行敢諫之鼓下補小注
郝經曰鄧析子堯有敢諫之鼓舜立誹謗之木

又第二十五頁後第一行神光之徵下補小注
郝經曰漢書元年冬十月五星聚於東井沛公至霸上後漢書南頓君生光武干縣舍有赤光照室中

卷四十七孫權傳第二頁第三行孝廉此寧哭時耶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孫權先爲陽羨長郡察孝廉故以稱之

又第八行乃欲哀親戚下補小注
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四云古人稱其父兄子弟亦曰親戚韓詩外傳曾子曰親戚旣沒雖欲孝誰爲孝此謂其父母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封建親戚以蕃屛周此謂其子弟昭公二十年棠君尙謂其弟員曰親戚爲戮不可以莫之報也三國志張昭謂孫權曰乃欲哀親戚此謂其父兄

又第十頁第七行使使求和下補小注
通鑑考異曰備傳云曹公定漢中孫權傳云入漢中按操以七月入漢中備未應即聞之而八月權已攻合肥蓋聞曹公兵始欲向漢中即引兵還耳

又第十三頁後第一行是歲也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權前後兩臣魏前則掩襲荊州之故後則禦兵猇亭之故最後魏師臨江權猶乞哀則以吳患莫甚於山越洎山越削平權遂僭號安所謂怒衆擧事耶

又第十四頁第七行城武昌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旣城石頭又城武昌此吳人保江之根本也

又後第八行以王八姓下補小注
郝經曰楚王韓信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韓王信趙王張耳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越王無諸

又第二十六頁後第四行使于魏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先主鄧芝傳及權傳權自敗先主猇亭隨即請和先主崩蜀遣鄧芝來聘遂絕魏不得弔喪後復有使魏事弻按孫權譎詐二國觀釁不得謂再無使魏之事

又第三十五頁後第二行諸葛恪傳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魏作合肥新城書於吳主傳魏明紀一字不及殊非史法吳黃龍二年即魏太和四年據滿寵傳合肥新城作於靑龍元年爾時猶未作也即年數覈之已有差舛不惟撰述非體

又第三十七頁第一行以承天意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本傳權於黃龍元年南郊繼此即循例擧行不復更書直至權卒前一年復因寢疾一書是前此四年權已擧行南郊注誤弻按權不修郊祀宋書禮志五行志可證林說誤裴注不誤

又第三十七頁後第九行於義何疑下補小注
張宗泰魯巖所學集云中庸追王太王王季文王大傳追王太王亶父王季歷文王昌謂文王及身而王是竝禮記未讀也

卷四十八孫亮傳第一頁後第一行號作位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即位時年十歲

卷四十八孫休傳第十一頁第一行孫綝傳下補小注
王應麟曰孫休之討孫綝有叔孫昭子之斷

卷四十九太史慈傳第九頁後第二行丹陽郡蕪湖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春秋吳鳩茲之地宋白曰以其地卑畜水非深而生蕪藻故曰蕪湖

卷四十九士燮傳第十三頁後第一行爲公穀之經也下補小注
隋志梁有士燮集五卷亡

又第十八頁後第一行有阻字下補小注
郝經曰士燮子弟皆漢室牧守權遣呂岱誘而滅之則士氏忠於漢室而罪在權矣承祚譏之非也

卷五十妃嬪傳第三頁後第九行終身不忘下補小注
隋志會𥡴先賢傳七卷謝承撰梁又有謝承集四卷今亡

又第五頁後第五行依違者十餘年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依違不決也

又第十一頁後第二行而人心猶疑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本傳晧母何族爲民患故民譌言晧死立者何氏子此一說也晧傳鳳皇三年妖言孫奮當爲天子奚煕坐夷三族此一說也孫奮傳建衡二年晧左夫人王氏卒民間或傳晧死奮當立張俊坐夷三族此又一說也考本傳晧祇一滕夫人晧傳建衡二年亦無此事史稱晧內多寵姫或別有王夫人然一作鳳皇三年一作建衡二年本傳先已自戾大約因都而傳晧死爲一事因晧哀王夫人而傳晧死又傳奮當立而煕俊夷族又一事特奮傳誤鳳皇三年爲建衡二年耳本注旣誤王夫人爲張夫人復合都煕爲一事故膠葛如此

又後第七行晧信巫覡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在女曰巫在男曰覡覡刑狄翻

又後第八行常供養升平宮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晧尊其母何太后宮曰升平宮

卷五十一宗室傳第一頁第二行小注一例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今人以皇族爲宗室考之於古不盡然凡人之同宗者即相謂曰宗室左傳昭六年宋華亥讒華合比而去之左師曰女喪而宗室於人何有北齊書郉邵傳十歲便能屬文族兄巒有人倫鑒謂子弟曰宗室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又後第六行小口者也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史記淮陰侯傳從陽夏以木罌缻渡軍服虔曰以木押傅罌缻以渡是也古文簡不言縛爾孫策詐令軍中促具甖缶數百口分軍夜投查瀆亦此法也其狀圖於喩龍德兵衡謂之甕筏

又第十五頁後第九行統河部曲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史言孫權能用人以保江東

卷五十二張昭傳第一頁後第九行親屬竭矣下補小注
鄭玄注四世共高祖五世高祖昆弟六世以外親盡無屬名

又第八頁後第七行於會𥡴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子布擅名遭時方擾撫翼桑梓息肩江表王略威夷吳魏同寳遂獻宏謀匡此霸道桓王之薨大業未純把臂託孤惟賢與親輟哭止哀臨難忘身成此南面實由老臣

又第九頁後第十行好用庶幾字下補小注
論衡超奇篇造論助思極窅冥之深非庶幾之才不能成也文選吳質與魏太子牋抑亦懍懍有庶幾之心李冶敬齋古今黈卷四云庶幾者所謂凡有可以成材者皆是也

卷五十二顧雍傳第十一頁後第六行爲字焉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雍母弟徽字子歎又將誰歎耶

又第十四頁後第七行小注建寧元年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元歎穆遠神和形檢如彼白圭質無塵玷立行以恆匡主以漸淸不增潔濁不加染

又第十六頁後第七行希見其面下補小注
兪正燮癸巳存稿卷十四云漢書朱博傳博夜寢早起妻罕見其面吳志劉繇傳注引吳書云劉基常夜臥早起妻妾希見其面此史傳相襲不致思之詞其妻即驕惰亦不當以婦人日日早寢而晏起至不見其面也

卷五十二諸葛瑾傳第二十八頁第五行事從省約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子瑜都長體性純懿諫而不犯正而不毅將命公庭退忘私位豈無鶺鴒固愼名器

卷五十二步騭傳第三十一頁後第九行通鑑同下補小注
嚴衍曰詳味上文語意及下文疏中大指似騭於太子別無所以啓誨但條列時賢姓名與其行狀以敎之任賢使能而已不必身親小事也但條于時事四字於下文不貫疑于字當作列字事字當作士字則上下文明暢矣想通鑑求其說而不得乃於事字下增一業字又於者字下删去十一人姓名而易其辭曰及諸寮吏行能以報之似分時事與薦賢爲二事矣恐與疏意不合

卷五十三闞澤傳第十一頁後第二行先輩丹陽唐固下補小注
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七云先輩乃同試而先得第者之稱通典魏文帝黃初五年立太學於雒陽通五經者擢高第不通者隨後輩復試故唐時擧人呼已第者爲先輩今考吳志闞澤傳言州里先輩薛綜傳言零陵賴恭先輩仁謹晉書羅憲傳詔問先輩宜敘用者是先輩之稱起於三國之時

卷五十三薛綜傳第二十頁第四行太史令丁孚下補小注
唐書藝文志丁孚漢官儀式選用一卷

又郞中項峻下補小注
隋志始學十二卷吳郞中項峻撰亡唐經籍志始學篇十二卷項峻撰

卷五十四周瑜傳第二頁第九行道南大宅下補小注
通鑑道南作道旁

又第四頁第四行無疑矣下補小注
又按三國疑年錄云周瑜破皖城納橋太尉小女在建安三年時瑜年二十四歲橋太尉薨於靈帝光和六年年七十五縱使二橋爲太尉七十外所生其嫁之年亦在二十以外矣建安十三年周瑜赤壁之戰時小橋年約已三十矣曹公最感橋太尉知己之恩豈有鎖其二女之心即使平吳斷無此事牧之之詩是爲失言

又第七頁後第二行孟德決之下補小注
嚴衍曰決者決戰也言卿自料能辦此事則誠當與之決一勝負不然當還報孤孤自與孟德決勝負也兩決字前後正相應

又第八頁後第二行還保南郡下補小注
洪邁容齋隨筆卷五云說者謂天無大風黃蓋不進計周瑜未必勝此不善觀人者也方孫權問計於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將軍禽之宜在今日劉備見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正使無火攻之說其必有以制勝矣

又第十二頁第二行孤非周公瑾不帝矣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六合紛紜民心將變鳥擇高梧臣須顧眄公瑾英達朗心獨見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託霸迹志掩衡霍持戰忘敵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參分宇宙暫隔

又第十三頁第八行又將兵也下補小注
嚴衍曰橫受謂無功而受也

卷五十四魯肅傳第二十一頁第七行肅爲之冠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才爲世出世亦須才得而能任貴在無猜昂昂子敬拔跡草萊荷擔吐奇乃搆雲臺

卷五十四呂蒙傳第二十二頁第三行作絳衣行縢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詩邪幅在下箋云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膝釋名偪所以自逼束今謂之行幐言以裹腳可以跳騰輕便也

又後第七行撫定荊州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南郡爲荊州之一郡如本傳似南郡爲蒙據荊州亦賴蒙定此在關羽破後言之則可若在曹仁破後言之則誤矣

又第二十三頁後第八行吳下阿蒙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抱朴子禰衡游許下自公卿國士以下衡初不稱其官皆名之曰阿某或以姓呼之爲某兒三國志注非復吳下阿蒙世說注阮籍謂王渾曰與卿語不如與阿戎語(渾子戎)皆是其小時之稱也

又第二十四頁第一行以單攻複下補小注
嚴衍曰單複猶言表裏也此以著衣爲喩言國家雖與西蜀連和然人心難測不可信外而忘內其防人爲己處須存兩條心如著衣者有表必有裏也

又第三十頁後第二行時有鍼加下補小注
嚴衍曰病勢若鍼線之加也通鑑作加鍼誤

卷五十五程普傳第二頁第八行皆呼程公下補小注
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云方言凡尊老周晉秦隴謂之公戰國策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史記文帝謂馮唐公柰何衆辱我吳志時人呼程公蓋尊老之稱

卷五十五周泰傳第七頁後第六行竝不伏也下補小注
通鑑伏作服下文於是盛等乃伏通鑑亦作服

卷五十五丁奉傳第二十四頁第十行晉省下補小注
通鑑晉泰始六年春吳丁奉入渦口考異曰吳志丁奉傳建衡元年攻晉穀陽晉帝紀不載本傳不言入渦口疑是一事

卷五十六朱然傳第八頁第三行嘗至其廨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廨居隘翻公宇也

卷五十六朱桓傳第十四頁後第二行以扞水下補小注
嚴衍曰此中洲乃濡須入江之中洲非江陵之中洲也

卷五十七虞翻傳第十一頁第五行小注詳說文第十五卷下補小注
詁經精舍文集卷十有論吳志虞翻傳論鄭馬違失數事當否文三篇辭繁未錄

又第十二頁後第二行小注陳奏也下補小注
顧炎武曰愛憎憎也言憎而竝及愛古人之辭寬緩不迫故也

又第十三頁第三行妻子得還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仲翔高亮性不和物好是不羣折而不屈屢摧逆鱗直道受黜嘆過孫陽放同賈屈

又第二十頁第五行徒唯唯而已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唯唯諾也

卷五十八陸遜傳第四頁後第十行尙無南鄕郡之惑下補小注
弻又按通鑑建安二十四年荊州刺史胡脩南鄕太守傅方皆降於關羽是建安二十五年以前有南鄕郡之證胡脩傅方降羽事見晉書文帝紀

又第五頁後第十行徐制其弊耳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罷讀曰疲魏人言陸議見兵勢正由此耳

又第九頁第十行及尙書九官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九官九卿也

又第十五頁第九行諡曰昭侯下補小注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曰伯言蹇蹇以道佐世出能勤功入能獻替謀寧社稷解紛挫銳正以招疑忠而獲戾

卷五十八陸抗傳第二十三頁後第四行疑爲裴注下補小注
隋志梁又有陸景集一卷亡

卷五十九孫登傳第二頁後第八行作賓友目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目者因其人之才品爲之品題也

又第三頁第十行金馬盂下補小注
蕭常曰盛音成馬盂言其大也

卷五十九孫奮傳第十六頁第八行掃除墳塋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掃糞掃也除芟除荊棘

又後第二行小注改作于下補小注
兪正燮癸巳存稿卷七云叩頭千下其事可憫韋曜傳云曜下獄置對曰囚被問叩頭五百下華覈救曜表曰謹通進表叩頭百下蓋其時卑乞常語公羊春秋鄭伯乞盟何休注云使吾叩頭乞盟然知東漢末常語若此形容之文非眞叩頭千叩頭五百也𥡴首有定儀式叩首則隨地匍匐自叩無定儀式也

卷六十呂岱傳第十二頁第九行大破之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據士燮傳桓治攻徽徽伏誅後無攻岱事此傳云治攻岱岱破之則易攻徽爲攻岱其誤甚矣弻按攻徽在前攻岱在後本爲兩事不得以士燮傳未載此事遽指陳志爲誤也

又第十四頁第五行郡縣悉平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當方面者當如呂岱委人以方面者當如孫權

卷六十周魴傳第二十頁後第六行孫晧末爲無難督下補小注
世說新語自新篇處知爲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具以情吿淸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尙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爲忠臣孝子

卷六十一潘濬傳第二頁第二行武陵部從事下補小注
通志部作郡

又第三行督將也下補小注
嚴衍曰上督是督將下督是統率

又第七行足以驗其技下補小注
嚴衍曰侏儒短人觀其體中之一節便知其身之短矣胡注非

又第三頁後第五行歸義隱蕃下補小注
通志作歸義人郝書作降人

卷六十一陸凱傳第五頁第七行以筮輒驗下補小注
隋志梁有揚子太玄經十三卷陸凱注亡

又後第四行遷左丞相下補小注
隋志吳先賢傳四卷吳左丞相陸凱撰吳丞相陸凱集五卷

卷六十一陸胤傳第十五頁後六行胤卒下補小注
唐書經籍志廣州先賢傳七卷陸胤撰藝文志陸胤志廣州先賢傳一卷

卷六十三吳範傳第三頁後第八行焉得喪之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朱然全琮丁奉張悌諸葛靚劉惇皆爲吳軍師而莫先於張昭黃武五年權有軍師已十八年昭後此一年裁歿範歿時昭猶在不得言無軍師也注誤

卷六十四諸葛恪傳第十一頁後第八行有讎而長之下補小注
左傳晉先軫曰墮軍實而長寇讎

又第十三頁第十行爭競之計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家叔父謂諸葛亮

又第十四頁第六行止圍新城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合肥新城也

又第七行乃可大獲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此即諸葛誕言於司馬師之計也

卷六十四孫峻傳第二十三頁後第六行戰無不克下補小注
兪正燮癸巳存稿卷七云洛陽伽藍記北魏田僧超能吹笳爲壯士歌項羽吟征西將軍崔延伯討万俟醜奴每臨陣令僧超爲壯士聲遂單馬入陳五代史補云唐莊宗用軍前後隊伍皆以所撰詞授之使揚聲作唱至於入陣不論勝負馬頭纔轉則衆聲齊作凡所戰鬭人忘其死斯亦用軍之一奇也

卷六十四孫綝傳第二十五頁後第七行平九官事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九官即九卿也魏明帝太和二年吳主還建業留尙書九官于武昌

又第二十七頁後第九行不糊塗耳下補小注
林國贊曰孫亮妃即全尙女據本傳則泄亮謀者尙女注引江表傳則云尙妻考妃嬪傳此謀旣泄尙女與亮俱廢故自無恙尙家屬槪見逼殺向令泄謀者尙妻非尙女綝詎肯殺彼釋此然要謂尙女亦可疑此不與綝姦即未知父母與天子合謀否則目睹父母合謀而反泄之令父母遇害身亦與天子俱廢庸非大愚乎孫盛取江表傳不取本傳可謂無識弻按全尙妻即孫峻姊見朱夫人傳亮妃爲全尙女江表傳誤

又第二十九頁第十行周宣中興下補小注
張宗泰魯巖所學集云幽王尙在宣王之後此語誤

卷六十五賀邵傳第九頁第二行追贈司空下補小注
世說新語規箴篇元皇帝時廷尉張闓在小市居私作都門蚤閉晚開羣小患之詣府州訴不得理遂至撾登聞鼓猶不被判聞賀司空出至破岡連名詣賀訴賀曰身被徵作禮官不關此事羣小叩頭曰若府君復不見治便無所訴賀未語令且去見張廷尉當爲及之張聞即毀門自至方山迎賀

卷六十五韋曜傳第十一頁後第四行小注猶未加也下補小注
兪正爕癸巳存稿卷十一有圍棋說詞繁未錄

又第十二頁後第九行曜因獄吏上辭曰下補小注
胡三省曰辭獄辭也

又第十五頁後第四行見麉澞薈錄下補小注
章宗源隋志考證曰寰宇記江南東道引韋昭三吳郡國志輿地碑記目曰吳興錄韋昭作



文責: suite
2018.01.03 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