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范蔚宗氏後漢書拔起眾家之後獨至今存其襃尙學術表章節義旣不蹈前人所譏班馬之失至於比類精審屬詞麗密極才人之能事雖文體不免隨時而學識幾於邁古矣司馬續志經劉氏注補自今觀之其禮儀祭祀分部不明光武卽位祝文已載帝紀而文內竄入誅赤眉靑犢後事祭祀宗廟誤以元成哀平四帝三世代四親廟與范書紀傳不合乃其巨失昔人言八志因范書幸存葢微詞也唐章懷注成於眾手皆以爲美猶有憾國朝惠棟全書補注刊見粤海堂叢書中無人爲之合倂余服膺此書有年於遺文奧義覆加推闡惠氏外廣徵古說請益同人所得倍夥爰取而刊行之因念是書章懷注後厯千年而惠氏爲補注更二百年而余爲集解篹述之事何其遼哉而余以衰年又値流離奔走之際孤心獨力未一輟業緜厯數載黽勉有成未始非是書之幸也琴川毛氏汲古閣序云刊范史時適當崇禎順治之際今余再刊又丁國變倘亦有運數存其間邪烏虖唏已乙卯仲秋月朔長沙王先謙撰
後漢書集解述略
范氏撰後漢書原定十紀十志八十列傳合爲百篇 本史通正史篇 葢取與班氏前漢書相應其敘例論贊始均別行 范獄中書云紀傳例爲舉其大略劉昭補志序云范敘例所論備精與奪章懷注光武紀安紀竝曾引范敘例之文自應別有傳述隋志別有范氏後漢讚論四卷唐志作論贊五卷宋志始不著錄當由已無單行本 紀傳先成十志未及徧作久遂全佚 章懷注帝后紀十皇女下云沈約謝儼傳范所撰十志一皆託儼𢯱撰垂畢遇范敗悉蠟以覆車不復得按此所引沈約儼傳宋書不載今無可考但范有百官志已見帝后紀有禮樂志輿服志見東平王蒼傳有五行志天文志見蔡邕傳又南齊書文學傳檀超掌史職議立十志百官依范曄合州郡是范志齊時尙有存者超目見能舉其例至梁乃全佚恐蠟以覆車之說特指餘志未成者也 序例疑亦未備 劉昭補志序云序或未周 寖至竝亡范傳載范獄中爲書與甥姪敘其作後漢書大略自負特甚然固不愧體大而思精也 書云吾狂釁覆滅豈復可言汝等皆當以罪人棄之然平生行己在懷猶應可尋至於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吾少嬾學問晚成人年三十許政始有向耳自爾以來轉爲心化推老將至者亦當未已也往往有微解言乃不能自盡爲性不尋注書心氣惡小苦思便憤悶口機又不調利以此無談功至於所通解處皆自得之於胷懷耳文章轉進但牙思少難所以每於操筆其所成篇殆無全稱者常恥作文士文患其事盡於形情急於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雖時有能者大較多不免此累政可類工巧圖繢竟無得也常謂情志所託故當以意爲主以文傳意以意爲主則其旨必見以文傳意則其詞不流然後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此中情性旨趣千條百品屈曲有成理自謂頗識其數嘗爲人言多不能賞意或異故也性別宮商識淸濁斯自然也觀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處縱有會此者不必從根本中來言之皆有實證非爲空談年少中謝莊最有其分手筆差易文不拘韻故也吾思乃無定方特能濟難適輕重所稟之分猶當未盡但多公家之言少於事外遠致以此爲恨亦由無意於文名故也本未關史書政恆覺其不可解耳旣造後漢轉得統緖詳觀古今著述及評論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旣任情無例不可甲乙辨後贊於理近無所得唯志可推耳博贍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雜傳論皆有精意深旨旣有裁味故約其詞句至於循吏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減過秦篇嘗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徧作諸志前漢所有者悉令備雖事不必多且使見文得盡又欲因事就卷內發論以正一代得失意復未果贊自是吾文之傑思殆無一字空設奇變不窮同含異體乃自不知所以稱之此書行故應有賞音者紀傳例爲舉其大略耳諸細意甚多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盡之多貴古賤今所以稱情狂言耳吾於音樂聽功不及自揮但所精非雅聲爲可恨然至於一絕處亦復何異邪其中體趣言之不盡弦外之意虛響之音不知所從而來雖少許處而旨態無極亦嘗以授人士庶中未有一毫似者此永不傳矣吾書雖小小有意筆勢不快餘竟不成就每愧此名案此書官本錄附全書之後題曰自序依南史省去吾狂釁覆滅至汝等或不悉知四十三字汲古閣本不載 論摩太史別攄見解往往突過蘭臺贊體用詩以代序述亦馬班之遺範殆自劉昭作注早合紀傳竝行 論贊至隋唐尙有單行本則初原別行自屬可據然謂宋志始無單行之著錄疑合紀傳始於宋則章懷注已先合之矣謂卽始於唐則蕭子顯南齊書論後著贊史通謂卽依范書誤本是梁世又已先合之矣惟謂合自劉昭集注本者最爲近之 第范見刑時書未大成以贊繼論原未必范意如此 唐志論贊五卷隋志原作讚論四卷卷數出入雖不可曉但論贊必係各爲卷故贊亦可置論前也且某論某贊先亦必各有小題乃可單行而紀傳之合數人爲一卷者卷仍止一贊論則隨人而立或有或無勢不能論與贊共一題尤非各爲卷不能編次自小題爲合者所省遂全失眞面否則旣可別行者卽可附於書後另爲卷矣 而晁公武陳振孫洪邁輒援史通所指摘一二事過相菲薄雖范之夸詡有同空穴來風而劉知幾徧訶前人卽馬班亦訾警備至何有於范顧所指如創爲皇后紀及傳王喬左慈詭譎事何焯巳明其不足爲累矧呂后有紀昉自馬班 本陳浩官本考證校語 華嶠著後漢書且以皇后配天作合前史作外戚傳以繼末編爲非其義特易爲皇后紀以次帝紀 本晉書華嶠傳 則范之后紀固因而非創柏翳石槨史記秦紀書之圯上授書穀城化石前書張良傳仍載之王左詭譎雖多旣巳逬之方術尙安足疵范獄中書沈約巳云自序竝實劉昭首爲范書作注亦云良跨眾氏知幾雖嘗短范然仍極稱其長言簡而且周疏而不漏論早定矣翟公巽作東漢通史偶議范書冗漏王應麟歎曰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幾人公巽何物妄加譏貶耶然則晁陳洪之於范拾史通牙後慧以人廢言竝力詆贊辭謂爲佻巧失史家之體而忘改述呼贊范實同班其說亦著於史通蕭選輯文於史論史述贊班范竝取體豈有異蜉蚍撼樹亦與公巽同爲不自量也
後漢著述在范前者自東觀漢記以下無慮數十家 東觀漢記其始班固陳宗尹敏孟異作世祖本紀及光武時功臣列傳劉珍李尤作建武以後至永初間紀傳伏無忌黃景作諸王王子功臣恩澤侯表南單于西羌傳地理志邊韶崔實朱穆曹壽作皇后外戚儒林傳實壽又與延篤雜作百官表及順帝功臣傳共成一百十四篇其後馬日磾蔡邕楊彪盧植著作東觀又就紀傳之可成者接續之詳見史通隋志載一百四十三卷專家之作則謝承後漢書一百三十卷辥瑩後漢記一百卷司馬彪續漢書八十三卷華嶠後漢書九十七卷謝沈後漢書一百二十二卷張瑩後漢南記五十五卷袁山松後漢書一百卷袁宏後漢紀三十卷張璠後漢紀三十卷袁曄獻帝春秋十卷劉芳 唐志作劉艾 漢靈獻二帝紀六卷樂資山陽公載記十卷王粲漢末英雄記十卷侯瑾漢皇德記三十卷及漢獻帝起居注五卷均見隋志又劉義慶後漢書五十八卷孔衍後漢尙書六卷後漢春秋六卷張温後漢尙書十四卷見新舊唐志 范氏原以東觀記爲本書 見明八王傳首 又廣集學徒窮覽舊籍刪煩補略取資實宏然進退眾家以成一家之言筆削所關談何容易王鳴盛推詳書法類次信其悉合班書則整理之間彌見良工心苦乃孔歐孟章宗源以皇后作紀及紀傳論序偶取華嶠之言遂謂范書全本華書趙翼亦謂後漢成書旣多范氏采擇自易斯不然矣史通嘗謂言漢中興史者唯范袁二家袁紀出范之前且抑居范後觀袁紀自序謂眾漢書煩穢雜亂多不次敘華書卽在袁指斥之中范獄中書且欲淩班豈復措意華氏華書遭晉東徙又三唯存一少可依據三譜十典范氏未倣其例亦未沿其名而曰全本華書可云孟浪昔班造前漢太半據龍門成書而潛精積思猶至二十餘年始就范時舊籍唐志多存而章懷注中識其所因於華氏者亦僅寥寥六事不關紀傳正文 劉趙湻于江劉周趙傳序袁安傳論桓馮傳論猶失之於馮衍以上中興二十八將論首七句肅宗紀論首二句章懷皆著爲華嶠之辭又班固傳論然亦身陷大戮以上則著爲略華嶠之辭蓋實以嶠辭未善改之 他書未聞有可取焉視班之因於史記者抑又甚艱皇云易乎
范書隋志載九十七卷新舊唐志則云九十二卷宋志則云九十卷以十紀八十列傳篇各爲卷計之惟宋志卷數與今本合隋唐志所載或多七卷或多五卷當由就紀傳之䋣重者分出子卷隋所分者唐又間取而合之是以卷數不同實則此書厯代相承紀傳具在竝無亡佚也前爲范書作注者劉昭而外尙有吳均劉煕二家均有齊春秋三十卷遞見隋唐志而後漢書注九十卷 見梁書文學卷 隋志已不著錄必由早亡煕有孟子注七卷亦遞見隋唐志而范注一百二十二卷惟新唐志載之宋志復不著錄則亦晚出旋佚其得失舉無可考至昭所爲范後漢書注劉知幾有吐核棄滓之譏知其采輯眾漢異同略如裴松之之注三國志昭旣爲范書作注病其無志復取司馬彪續漢書八志注而補之其自序甚詳可爲明證 全序巳刻入續志集解中 溯梁書昭傳昭集注范後漢書本一百八十卷隋志則云一百二十五卷新舊唐志則惟存補注五十八卷宋志則惟存補注後漢志三十卷似其注至隋已稍殘闕至唐遂無幾存知幾雖猶及見其書亦未必果睹其全矣第唐胯功令習後漢書者竝昭所注志爲一史 見通志選舉略 故續志注三十卷得以保存至宋不廢耳章宗源乃謂唐志所載之五十八卷旣稱補注疑專指馬彪志注又謂新唐志所載之劉煕范注一百二十二卷亦劉昭之誤以唐志范書本九十二卷合以續志三十卷適成一百二十二卷也此無論昭之注范梁書隋志所載分卷皆有不符且續志僅八篇昭猶分卷三十豈范書紀傳爲篇九十而僅分多二卷抑唐志范書卷數已不同隋豈梁人著書反能默合唐志卷數至疑補注爲專指補志則尤失審詳史通補注之名稱本謂掇眾史之異辭補前書之所闕若裴松之三國志陸澄劉昭兩漢書劉彤晉紀劉孝標世說之類又云劉昭采范所捐以爲補注是昭所爲後漢書注本通稱補注後世惟見昭續志注不見昭范書注故疑或有別也宗源世推好學而亦有此誤說何耶
以續志補范昉自劉昭昭之後漢書注固已合志於紀傳矣 昭自序有云迺借舊志注以補之分爲三十卷以合范史 然此自劉氏一家之學范書原本則仍止紀十卷傳八十卷未嘗闌人續志也章懷爲范作注自係據范原本間引續志之說必別之曰續漢志又析范書九十卷爲一百卷以展成數明見唐志 新舊志同 皆爲無志之證宋志不數章懷分出之卷故仍題九十卷推攷太宗湻化五年初刻本及眞宗景德二年校定本猶無續志也及眞宗乾興元年孫奭誤以續志三十卷爲昭自作以述范者始奏請合刻補闕國子監奉牒依奏施行 牒云中書門下牒國子監翰林侍講學士尙書工部侍郞知審官院事兼判國子監孫奭奏臣忝膺朝命獲厠近班思有補於化文輒干塵於睿覽竊以先王典訓在述作以惟明厯代憲章微簡策而何見鋪觀載籍博攷前聞制禮作樂之功世存沿襲天文地理之說率有異同馬遷八書於焉咸在班固十志得以備詳光武嗣西漢而興范曄繼東觀之作成當世之茂典列三史以竝行克由聖朝刊布天下雖紀傳之類與遷固以皆同書志之間在簡編而或闕臣竊見劉昭注補後漢志三十卷(據宋志作補注此或誤倒)蓋范曄作之於前劉昭述之於後始因亡逸終遂補全綴其遺文申之奧義至於輿服之品具載規程職官之宜各存制度儻加鉛槧仍俾雕䤹庶成一家之書以備前史之闕伏況晉宋書等例各有志獨茲後漢有所未全其後漢志三十卷欲望聖慈許令校勘雕印如允臣所奏乞差臣與學官同共校勘兼乞差劉崇超都大管句伏候敕旨牒奉敕宜令國子監依孫奭所奏施行牒至准敕故牒乾興元年十一月十四日牒案此牒乾興監本刻列卷首奭謂范作於前劉述於後雖誤以志爲卽昭所撰述尙知非范原著景祐初余靖重校後漢亦云十志未成至梁劉昭補成之亦仍奭說也自洪邁以下則直以八志爲范作劉注失之彌遠矣 遂共成一百二十卷而後世必謂范書原已析爲一百卷章懷作注始復爲九十卷宋志因而題之不思范氏原書亦從無百卷之說惟章懷注本始有之安得據宋志九十卷之題竝沒在前之新舊唐志或又謂章懷注范全本劉昭八志注用昭原文故仍昭名以爲識別甚且謂章懷於紀傳則改昭注於八志注則不改者以注紀傳易注志難乃避難而趨易不思昭之補注唐志所載巳僅存五十八卷除去志注三十卷屬於紀傳者僅矣章懷果何從全據之乎抑詳觀章懷之注范不減於顏監之注班惜非一手所成 據新唐書與章懷共任爲後漢注者有張大安劉訥言革希玄許叔牙成玄一史藏諸周寶寧等見章懷本傳又見張公謹岑長倩傳 不免有踳駮漏略之處然多主故訓與昭補注之體旣殊而所引據各書率爲唐志所著錄亦何事借徑於昭惟皆誤以章懷所注後漢書本有八志疑其旣全取昭志之注必不能不竝取昭紀傳之注耳夫章懷果已合昭所注志於紀傳則唐時習後漢書者自已兼習八志何又於選舉別申功令以後漢竝劉昭所注志爲一史宋時孫奭何又特請合刊不經之談所當深辨也
宋本後漢書景德以前旣尙無志則後世疑無志者爲宋民間俗本或不盡然自乾興改刊志復附入迄仁宗景祐元年余靖又上言文字舛譌爰命王洙與靖偕赴崇文院讎對靖洙悉取館閣諸本參校凡增五百一十二字損一百四十三字改正四百一十一字 見景祐二年九月中書門下牒文此文亦刻景祐刊誤本卷首官本已節錄 及嘉祐七年仁宗讀後漢書見墾田字皆作懇又詔劉攽等分手校正故兩漢刊誤世傳三劉同作 謂攽與兄敞及敞子奉世 而東漢刊誤史乃專屬之攽 見宋史攽本傳 高宗南遷至紹興末重刊監本蓋始以攽說附入注文之後今原書久佚反賴監本存之官本巳照轉刊而汲古本原未有此集解以汲古本爲主故幷攽說於解中孝宗湻煕間吳仁傑又撰兩漢刊誤補遺今存十卷雖與宋志卷數適合而言後漢書者僅得兩卷解中仍從采掇元胡三省注通鑑於章懷注時有引伸所取亦多通標曰通鑑胡注
官本考證最爲精審集解全錄其官本文字有與汲古本異者亦詳記之近儒致力於後漢書莫勸於惠棟所著後漢書補注旣已備載而侯康之後漢書補注續沈銘彝之後漢書注又補均主羽翼惠氏有可采者亦應不遺他加陳景雲 兩漢書舉正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 錢大昕 三史拾遺卄二史考異 錢大昭 兩漢書辨疑 趙翼 卄二史劄記 洪亮吉 四史發伏 沈欽韓 兩漢書疏正 周壽昌 兩漢書注補正 於後漢書博引旁徵所見有同有異但經采取各著其名閒或意涉未安竊附已說及出友朋商訂者竝加識別以存其眞
劉昭補注梁書本傳亦曰集注者謂專集後漢同異以爲注也史通譏其言盡非要事皆不急或未免過甚其辭然必隸事爲多而略於訓詁矣今觀所注八志徧及經傳前史反多主解釋文字證明故實初非專采後漢同異當由眾家後漢馬彪而外措意於志者本自無多而又阨於永嘉如華典雖成 華嶠十典未成而終嶠中子徹少子暢踵成之 旋已不可復識故無幾同異可舉注體亦因之少變昭自序固云狹見寡陋匪同博遠及其所値微得論列槪可知也又昭於天文志第三卷五行志第四卷皆全卷無注亦必亡佚緣唐以前書皆手寫傳布甚稀一有闕殘或被刊落卽無從補復近儒有追論及之者皆入集解至關於典制名物後世無徵卽亦不敢强爲之說
宋能方著補後漢年表十卷錢大昭惜其繆漏更爲補表八卷盧文弨亟稱其精確誠後來居上矣然謂當與續志竝繫於范書之後則范書原未嘗有表但可與所撰後漢郡國令長攷同爲治范書者之一助耳必附入之反形其贅范氏十志除百官禮樂輿服五行天文五門見本書外如南齊書所載尙有州郡一門 已見前注 是十志已具其六范獄中書欲令前漢所有者悉備州郡固可代地理而律厤刑法食貨郊祀溝洫藝文非四門所能容也或已附郊祀於禮樂省溝洫入州郡耶至律厤刑法食貨藝文必各立一門乃能備前漢所有劉昭見范志全闕補以馬彪八志百官輿服五行天文名同乎范而禮儀不吉樂祭祀統言郊與范之禮樂志殆必不侔郡國之名雖猶夫州郡固亦未兼溝洫律厤具矣而無刑法食貨藝文皆未足彌范氏之憾是以錢大昭侯康各有後漢藝文志之補顧藝文本以攷一代經籍之存亡補者用力雖多而東漢增出之書亡佚於齊梁間者隋唐人已無從輯錄則亦但能考其所存莫能考其所亡故均無取
前漢書各本文字之異宋人精校勘者類能臚舉而詳識之後漢源流尟有述者但自宋初有板本後 鏤板雖始唐末至周顯德中乃用以刊經籍至後漢書之有刻本則又自宋湻化命官分校三史始 官書多兩漢竝刊如湻化本 太宗湻化五年刊於杭州朱彝尊經義考載葉夢得云湻化中以史記前後漢書付有司摹自是書籍刊鏤者益多 景德本 眞宗咸平中命刁衎晁迥與丁遜覆校兩漢書板本景德閒奏上 乾興本 卽眞宗乾興初孫奭奏請以劉昭後漢志補注三十卷合刊者 景祐本 卽仁宗景祐初余靖刊誤本 煕寧本 卽仁宗嘉祐末命劉攽等分校至神宗煕寧初成書奏上之本 紹興本 刊自高宗紹興末年訖孝宗時始成書元趙孟頫有家藏本王世貞錢謙益皆爲之跋 明南北雍本 卽南北監本明自英宗正統閒始有官刊經籍其時王振用事由司禮監主之亦稱監本故國子監所刊經史恥於無別易監言雍南國子監刊修二十一史成於世宗嘉靖十一年係就監中十七史舊板考對修補宋史板取廣東朱英所刊遼金二史原無板購求善本翻刻輳集而成然四史皆用舊板故後漢南雍本亦爲時重北國子監合刻二十一史係神宗萬厤二十四年開雕成於三十四年者 皆有前漢卽有後漢可攷而知今世所傳則惟紹興以後之本及元小字本 麻沙坊本亦係兩漢竝刊 明閩本 明周采周珫柯喬等刊亦有前漢書 北宋以前之本未有能見之者遭亂辟地聚書滋難其所未詳以俟來者
汲古閣本卷首 集解本不別立目錄卽用此本卷首目錄以便檢查仍準前書補注之例又此本書內每卷第一行皆上列小題某紀某傳第幾下列大題後漢書幾大題帝后紀終後漢書十列傳卽始後漢書十一傳與紀直接爲編次八志自後漢書一至後漢書三十別爲大題不相羼雜猶存古本規模目錄則式同前書列志目於紀目後傅目前但於紀志傳各立小題標明卷數原無大題雖未免目與書岐而編目以志居紀傳之中要爲史家相承通例今亦不敢妄有改易
范曄後漢書凡九十八篇總一百三十卷〔集解〕黃山曰范書紀傳原共九十篇篇爲一卷見宋志章懷作注分光武紀皇后紀桓馮列傳蘇楊郞襄列傳班彪列傳馬蔡列傳袁劉列傳及儒林文苑方術三列傳各爲上下兩卷增多十卷別見唐志然觀劉昭范書集注作一百八十卷亦明見梁書昭傳是分卷固不自章懷始特章懷注乃釐爲百卷耳續志八篇昭注復析爲三十卷故篇卷凡總兩數懸異如此惟志八篇本司馬彪之作而此題統稱范後漢書究嫌無別
十帝紀一十二卷唐章懷太子賢注
八志三十卷劉昭補注
八十列傳八十八卷唐章懷太子賢注
皇明崇禎十有六年歲在尙章叶洽寎月上已琴川毛氏開雕 索隱曰尙章癸也爾雅作昭陽今從史記厤書〔集解〕黃山曰汲古閣本後漢書無宋乾興元年孫奭奏請竝劉昭補志合刊牒文亦無景祐元年余靖奏請刊誤牒文蓋所據宋本原非監本故文字視監本多異而亦往往有勝監本者南宋私家刻本書籍流傳後代如廖氏世綵堂余氏有勤堂等凡六七家皆稱善本毛氏收藏旣富所據必別有至精之本
後漢書目錄
帝紀一十卷
第一卷
光武皇帝上 秀〔集解〕黃山曰自皇后紀以下皆就卷分上下首卷獨就目分上下殊未畫一
光武皇帝下
第二卷
顯宗孝明皇帝 莊
第三卷
肅宗孝章皇帝 炟
第四卷
孝和皇帝 肇
孝殤皇帝 隆
第五卷
孝安皇帝 祐
第六卷
孝順皇帝 保
孝沖皇帝 炳
孝質皇帝 纘
第七卷
孝桓皇帝 志
第八卷
孝靈皇帝 宏
第九卷
孝獻皇帝 協
第十卷上〔集解〕黃山曰此卷上下之次行應有皇后紀大目如列傳光武十王例目下竝應注明皇女附
光武郭皇后
光烈陰皇后
明德馬皇后
章德竇皇后
和帝陰皇后
和熹鄧皇后
第十卷下
安思閻皇后
順烈梁皇后
孝崇匽皇后
桓帝懿獻梁皇后〔集解〕黃山曰後漢定皇后諡上一字皆與帝同故舉諡卽知爲何帝之后懿獻前崩諡不著桓非仍加桓帝二字不明也
孝桓鄧皇后〔集解〕黃山曰孝桓當作桓帝下孝靈亦當作靈帝觀后紀書桓帝鄧皇后靈帝宋皇后足證目錄之誤官本孝桓作桓帝孝靈誤與此同
孝桓竇皇后
孝仁董皇后
孝靈宋皇后〔集解〕黃山曰官本孝靈宋皇后後有靈思何皇后獻帝伏皇后兩目與后紀合此乃有紀無目視同貴人美人無例可通當由奪誤
獻穆曹皇后
志三十卷
第一卷 律厤上
律準
候氣〔集解〕黃山曰志傳諸小目本皆遂行分作兩層寫閒有參差者卽爲正之
第二卷 律厤中
賈逵論厤
永光論厤
延光論厤
漢安論厤
熹平論厤
論月食〔集解〕黃山曰食官本作蝕案食蝕古通作惟查是卷志文日食字本皆作食與後五行志文言日月蝕異此目各據本文非有岐誤
第三卷 律厤下
厤法
第四卷 禮儀上〔集解〕黃山曰原本注儀皆誤義今正
合朔
立春
五供
上陵
冠
夕牲
耕
高禖
養老
先蠶
祓禊
第五卷 禮儀中
立夏
請雨
拜皇太子
拜王公
桃印
黃郊
立秋
貙劉
案戶
祠星
立冬
冬至
臘
大儺
土牛
遣衞士
朝會
第六卷 禮儀下
大喪〔集解〕錢大昭曰閩本下有諸侯王列侯始封公貴人公主薨一條
第七卷 祭祀上
光武卽位吿天
郊
封禪
第八卷 祭祀中
北郊
明堂
辟雍
靈臺
迎氣
增祀
六宗
老子
第九卷 祭祀下
宗廟
社稷
靈星
先農
迎春
第十卷 天文上
王莽三
光武十二
第十一卷 天文中
明十二
章五
和三十三
殤一
安四十六
順二十三
質三
第十二卷 天文下
桓三十八〔集解〕黃山曰三官本作二誤
靈二十
獻九
隕石
第十三卷 五行一
貌不恭
淫雨
服妖
雞禍
靑眚〔集解〕黃山曰據志連靑祥言
屋自壞
訛言
旱
謠
狼食人
第十四卷 五行二
災火
草妖
羽蟲孽
羊禍
第十五卷 五行三
大水
水變色
大寒
雹
冬雷
山鳴
魚孽
蝗
第十六卷 五行四
地震
山崩
地陷
大風拔樹
螟
牛疫
第十七卷 五行五
射妖
龍蛇孽
馬禍
人痾
人化
死復生
疫
投蜺
第十八卷 五行六
日蝕
日抱
日赤無光
日黃珥
日中黑
虹貫日
月蝕非其月
第十九卷 郡國一
河南
河內
河東
弘農
京兆
馮翊
扶風
右司隸
第二十卷 郡國二
潁川
汝南
梁國
沛國
陳國
魯國
右豫州
魏郡
鉅陸
常山
中山
安平
河間
淸河
趙國
勃海
右冀州
第二十一卷 郡國三
陳畱
東郡
東平
任城
泰山
濟北
山陽
濟陰
右兗州
東海
琅邪
彭城
廣陵
下邳
右徐州
第二十二卷 郡國四
濟南
平原
樂安
北海
東萊
齊國
右靑州
南陽
南郡
江夏
零陵
桂陽
武陵
長沙
右荊州
九江
丹陽
廬江
會稽
吳郡
豫章
右揚州
第二十三卷 郡國五
漢中
巴郡
廣漢
蜀郡
犍爲
牂牁〔集解〕黃山曰官本牂作䍧
越巂
益州
永昌
廣漢屬國
蜀郡屬國
犍爲屬國
右益州
隴西
漢陽
武都
金城
安定
北地
武威
張掖
酒泉
敦煌
張掖屬國
張掖居延屬國
右涼州
上黨
太原
上郡
西河
五原
雲中
定襄
鴈門
朔方
右幷州
涿郡
廣陽
代郡
上谷
漁陽
右北平
遼西
遼東
玄菟
樂浪
遼東屬國
右幽州
南海
蒼梧
鬱林
合浦
交趾
九眞
日南
右交州
第二十四卷 百官一
太傅
太尉
司徒
司空
將軍
第二十五卷 百官二
太常
光祿勳
衞尉
太僕
廷尉
大鴻臚
第二十六卷 百官三
宗正
大司農
少府
第二十七卷 百官四
執金吾
太子太傅
大長秋
太子少傅
將作大匠
城門校尉
北軍中候
司隸校尉
第二十八卷 百官五
州郡
縣鄕
亭里
匈奴中郞將
烏桓校尉
護羌校尉
王國
宋衞國
列侯
關內侯
四夷國
百官奉
第二十九卷 輿服上
玉輅
乘輿
金根
安車
立車
耕車
戎車
獵車
輧車
靑蓋車
綠車
皁蓋車
夫人安車
大駕
法駕
小駕
輕車
大使車
小使車
載車
導從卒〔集解〕錢大昭曰卒當作車志中標目亦作車黃山曰官本作車
車馬飾
第三十卷 輿服下
冕冠
長冠
委貌冠
皮弁冠
爵弁冠
通天冠
遠遊冠
高山冠
進賢冠
法冠
武冠
建華冠
方山冠
巧士冠
卻非冠
卻敵冠
樊噲冠
術氏冠
鶡冠
幘
佩
刀
印
黃赤綬〔集解〕黃山曰官本三字另提行
赤綬
綠綬
紫綬
靑綬
黑綬
黃綬
靑紺綸
后夫人服
列傳八十卷
第一卷
劉玄
劉盆子
第二卷
王昌
劉永
張步
王閎
彭寵
盧芳
第三卷
隗囂 囂音五高反
公孫述
第四卷 宗室四王三侯
齊武王縯 子北海靜王興〔集解〕黃山曰官本諸王名皆小字旁注前書亦然式同帝紀汲古閣前後漢書諸王名皆大字案諸王旣入列傳則目錄自可書名不必旁注
趙孝王良
城陽恭王祉〔集解〕黃山曰城陽原作成陽據本傳改惟祉本由定陶改封疑卽濟陰之成陽一作城陽非前漢城陽國也今仍以本傳爲正
泗水王歙
安成孝侯賜
成武孝侯順
順陽懷侯嘉
第五卷
李通
王常
鄧晨
來歙 歙曾孫歷〔集解〕錢大昭曰注歙字衍閩本無黃山曰官本注亦無歙字
第六卷
鄧禹 子訓 孫隲
寇恂 曾孫榮
第七卷
馮異
岑彭
賈復
第八卷
吳漢
陳俊
蓋延〔集解〕錢大昭曰蓋延當在陳俊之前
臧宮
第九卷
耿弇 弟國 國子秉 秉弟夔 國弟子恭
第十卷
銚期
王霸
祭遵 從弟彤
第十一卷
任光
子隗〔集解〕錢大昭曰二字當注在任光下黃山曰官本二字正作任光下小注
李忠
萬修
邳彤
劉植
耿純
第十二卷
朱祐
景丹
王梁
杜茂
馬成
劉隆
傅俊
堅鐔
馬武
第十三卷
竇融 弟子固 曾孫憲 玄孫章
第十四卷
馬援 子廖 子防 兄子嚴 族孫棱
第十五卷
卓茂
魯恭 弟丕
魏霸
劉寬
第十六卷
伏湛 子隆
侯霸
宋弘
蔡茂 郭賀附
馮勤
趙憙
牟融
韋彪 族子義
第十七卷
宣秉
張湛
王丹
王良
杜林
郭丹
吳良
承宮
鄭均
趙典
第十八卷上
桓譚
馮衍 子豹〔集解〕錢大昭曰閩本二字注在卷下馮衍下
第十八卷下
馮衍
第十九卷
申屠剛
鮑永 子昱
郅惲〔集解〕黃山曰此下據本傳應有子壽二字注官本不脫
第二十卷上
蘇竟
楊厚
第二十卷下
郞顗
襄楷
第二十一卷
郭伋
杜詩
孔奮
張堪
廉范
王堂
蘇章 族孫不韋
羊續
賈琮
陸康
第二十二卷
樊宏 子儵 族曾孫準
陰識 弟興
第二十三卷
朱浮
馮魴
虞延
鄭弘
周章
第二十四卷
梁統 子竦 曾孫商 玄孫冀〔集解〕黃山曰據統傳注子竦上漏載子松
第二十五卷
張純 子奮
曹襃
鄭玄
第二十六卷
鄭興 子眾
范升
陳元
賈逵
張霸 子楷 楷子陵 陵弟玄
第二十七卷
桓榮 子郁 孫焉 曾孫鸞 玄孫典 玄孫彬〔集解〕黃山曰官本注彬上省玄孫二字案依榮傳注當云子郁郁子焉焉孫典郁孫鸞鸞子曄郁曾孫彬原注失本傳次序又漏載曄
丁鴻
第二十八卷
張宗
法雄
滕撫
馮緄
度尙
楊琁
第二十九卷
劉平〔集解〕黃山曰平傳後附著王望王扶事不爲傳故不目
趙孝
湻于恭
江革
劉般 子愷
周磐
趙咨
第三十卷上 自東都主人以下分爲下卷〔集解〕黃山曰此錄班彪本傳上小題下章懷注文官本無
班彪 子固〔集解〕錢大昭曰閩本二字注在卷下班彪下黃山曰官本二字注亦在卷下班彪下惟錢氏所校本乃卷上有注卷下無注故著其異此則卷上下均有二字注又異錢本抑觀此卷及後六十四卷上下袁紹下亦均有子譚二字注蓋古本規模固如此緣就一卷析而分之自不應上下卷目錄岐異有注者固當上下卷均有後世傳本或有或無乃唐中晚寫官失之刊本時未及推詳也
第三十卷下
班彪 子固
第三十一卷
第五倫 曾孫種
鍾離意
宋均 族子意
寒朗
第三十二卷
光武十王〔集解〕黃山曰四字官本作小注列上行第三十二卷下與此本前第四卷式同觀汲古閣前漢書目錄凡總目皆就卷之次行低一格大書與史記目錄略同後漢書古本目錄亦必如此緣主目本卽紀傳小題也準此類推則前之宗室四王三侯及後之黨錮循吏酷吏宦者儒林上下文苑上下獨行方術上下逸民列女各小注均當照此式大書而第四十卷與第四十五卷之次行竝應有明八王章八王主目今皆不然者悉由寫官任意刊削改易也此光武十王大字主目乃削改未盡者亦賴此尙可推見古本規模
東海恭王彊
沛獻王輔
楚王英
濟南安王康
東平憲王蒼 子任城孝王尙
阜陵質王延
廣陵思王荊
臨淮懷公衡
中山簡王焉
琅邪孝王京〔集解〕黃山曰依本傳次序琅邪孝王京當列臨淮懷公衡中山簡王焉之前
第三十三卷
朱暉 孫穆
樂恢
何敞
第三十四卷
鄧彪
張禹
徐防
張敏
胡廣
第三十五卷
袁安 子敞 玄孫閎
張酺
韓棱〔集解〕黃山曰本傳棱或从禾
周榮 孫景
第三十六卷
郭躬 弟子鎭
陳寵 子忠
第三十七卷
班超 子勇
梁慬〔集解〕黃山曰何煕附
第三十八卷
楊終
李法
翟酺
應奉 子劭
霍醑
爰延
徐璆
第三十九卷
王充
王符
仲長統
第四十卷〔集解〕錢大昭曰依光武十王之例此下當有明八王三字閩本不脫黃山曰官本此下有明帝八王四字小注
千乘哀王建
陳敬王羨
彭城靖王恭
樂成靖王黨
下邳惠王衍
梁節王暢
淮陽頃王昞
濟陰悼王長
第四十一卷
李恂
陳禪
龐參
陳龜
橋玄
第四十二卷
崔駰 子瑗 孫寔
第四十三卷
周燮
黃憲
徐稺
姜肱
申屠蟠
第四十四卷
楊震 子秉 孫賜 曾孫彪 玄孫修
第四十五卷〔集解〕錢大昭曰此下脫章八王三字閩本不脫黃山曰官本此下有章帝八王四字小注
千乘貞王伉
平春悼王全
淸河孝王慶
濟北惠王壽
河間孝王開
城陽懷王淑
廣宗殤王萬歲
平原懷王勝 和帝子〔集解〕黃山曰八王中平原懷王勝旣爲和帝子應稱章和八王如前書宣元六王之例而本傳小題槪以章帝八王帝蓋誤字目錄之有標題者遂亦沿其誤耳
第四十六卷
張晧 子綱
王龔 子暢
种暠 子岱拂 拂子劭〔集解〕黃山曰官本注拂字離格寫案依此本馬援傳注前例當作子岱子佛
陳球
第四十七卷
杜根
欒巴
劉陶
李雲
劉瑜
謝弼
第四十八卷
虞詡
傅燮
蓋勳
臧洪
第四十九卷
張衡
第五十卷上
馬融
蔡邕
第五十卷下
蔡邕
第五十一卷
左雄
周舉 子勰
黃瓊 孫琬
第五十二卷
荀淑 子爽 孫悅
韓韶
鍾皓
陳寔 子紀
第五十三卷
李固 子燮
杜喬
第五十四卷
吳祐
延篤
史弼
盧植
趙歧
第五十五卷
皇甫規
張奐
段熲
第五十六卷
陳蕃
王允
第五十七卷 黨錮
劉淑
李膺
杜密
劉祐
魏朗
夏馥
宗慈
巴肅
范滂
尹勳
蔡衍
羊陟
張儉
岑晊
陳翔
孔昱
苑康〔集解〕黃山曰廣韻二十阮菀字注左傳齊大夫菀何忌賈氏羣經音辨菀姓也於阮反春秋傳有菀何忌案菀今左氏昭二十年傳作苑釋文於元反姓氏攷殷武丁子文封苑其後因氏焉爲說荒遠難徵惟唐柳宗元有送苑論登第後歸覲詩序見劉禹錫所編柳文中是苑姓至唐尙有聞作菀蓋誤苑康竝見本書荀淑竇武傳而本傳作范康亦誤
檀𢾭
劉儒
賈彪
何顒
第五十八卷
郭太〔集解〕黃山曰篇末附著左原孟敏庾乘宋果賈淑史叔賓黃允謝甄王柔等事不爲傳故不目
符融
許劭
第五十九卷
竇武
何進
第六十卷
鄭太
孔融
荀彧
第六十一卷
皇甫嵩
朱儁〔集解〕黃山曰儁與雋通本傳作■乃譌字
第六十二卷
董卓
第六十三卷
劉虞
公孫瓚
陶謙
第六十四卷上
袁紹 子譚〔集解〕錢大昭曰閩本二字注在卷下袁紹下黃山曰官本二字注亦惟見卷下袁紹下
第六十四卷下
袁紹 子譚
劉表
第六十五卷
劉焉
袁術
呂布
第六十六卷 循吏
衞颯
任延
王景
秦彭
王渙
許荊
孟嘗
第五訪
劉矩
劉寵
仇香〔集解〕黃山曰仇覽一名香依傳作覽爲正
童恢
第六十七卷 酷吏
董宣
樊曄
李章
周䊸
黃昌
陽球
王吉
第六十八卷 宦者
鄭眾
蔡倫
孫程
曹騰
單超
侯覽
曹節
呂强
張讓
第六十九卷 儒林上〔集解〕黃山曰儒林文苑方術本皆就傳分上下忽皆省去卷下上下字至三卷卷數有類重出而首卷光武紀又無兩第一卷至一百三十卷之總數亦不能復合凡此疏繆處斷非原編月錄如此
劉昆
洼丹
任安
楊政
張興
戴憑
孫期
歐陽歙
牟長
宋登
張馴
尹敏
周防
孔僖
楊倫〔集解〕黃山曰倫原誤綸據本傳正
第六十九卷 儒林下
高詡
包咸
魏應
伏恭
任末
景鸞
薛漢
杜撫
召馴
楊仁
趙曅
衞宏
董鈞
丁恭
周澤
鍾興
甄宇
樓望
程曾
張玄
李育
何休
服䖍
潁容〔集解〕黃山曰潁原誤穎據本傳正
謝該
許愼
蔡玄
第七十卷 文苑上
杜篤
王隆
夏恭
傅毅
黃香
劉毅
李尤
蘇順
劉珍
葛龔
王逸
崔琦
邊韶
第七十卷 文苑下
張升
趙壹
劉梁
邊讓
酈炎
侯瑾
高彪
張超
禰衡
第七十一卷 獨行
譙玄
李業
劉茂
温序
彭脩
索盧放
周嘉
范式
李善
王忳
張武
陸續
戴封
李充
繆肜〔集解〕黃山曰肜原誤彤據本傳正
陳重
雷義
范丹〔集解〕錢大昭曰閩本作范冉注云一名丹黃山曰官本正同閩本案本傳范冉字史雲注冉或作丹是目錄當以冉爲正字此本旣無注直作范丹至目與傳岐亦如仇覽作仇香據當時所共知者耳
戴就
趙苞
向栩
諒輔
劉翊
王烈
第七十二卷 方術上
任文公
郭憲
許楊
高獲
王喬
謝夷吾
楊由
李南
李郃
段翳
廖扶
折像
樊英
第七十二卷 方術下
唐檀
公沙穆
許曼
趙彥
樊志張
單颺
韓說
董扶
郭玉
華佗〔集解〕黃山曰冷壽光唐虞魯女生附
徐登〔集解〕黃山曰實與趙炳合篇
費長房
薊子訓
劉根
左慈
計子勳
上成公
解奴辜〔集解〕黃山曰實與張貂壽光侯合篇
甘始〔集解〕黃山曰實與東郭延年封君達合篇
王眞〔集解〕黃山曰實與郝孟節合篇
王和平
第七十三卷 逸民
野王二老
向長
逢萌〔集解〕黃山曰逢音龐
周黨
王霸
嚴光
井丹
梁鴻
高鳳
臺佟
韓康
矯愼
戴良
法眞
漢濱老父〔集解〕黃山曰據本傳漢濱當作漢陰今各本目綠皆相承作漢濱殆由音近而譌
陳畱老父
龐公
第七十四卷 列女
鮑宣妻
王霸妻
姜詩妻
周郁妻〔集解〕黃山曰郁原誤都據本傳正
曹世叔妻
樂羊子妻
陳文矩妻
孝女曹娥
許升妻
袁隗妻
龐淯母〔集解〕黃山曰母原誤妻據本傳正又淯及母娥魏志均有傳本傳作龐㳙亦誤
劉長卿妻
皇甫規妻
陰瑜妻
盛道妻
孝女叔先雄
董祀妻
第七十五卷〔集解〕黃山曰諸夷列傳其間有據種類國名分篇者亦有附見者獨無子目亦嫌未備
東夷〔集解〕黃山曰夫餘高句驪句驪東沃沮濊北三韓倭凡七篇
第七十六卷
南蠻〔集解〕黃山曰巴郡南郡蠻板楯蠻夷附
西南夷〔集解〕黃山曰夜郞滇哀牢卭都莋都冉駹凡六國又白馬氐附
第七十七卷
西羌〔集解〕黃山曰羌無弋爰劍滇良東號子麻奴凡四篇又湟中月氏胡附
第七十八卷
西域〔集解〕黃山曰拘彌于寘西夜子合德若條支安息大秦大月氏高附天竺東離栗弋嚴奄蔡莎車疏勒焉耆蒲類東且彌車師前王車師後王凡二十二國
第七十九卷
南匈奴 前書直言匈奴傳不言南北今稱南者明其爲北生義也以南單于向化尤深故舉其順者以冠之東觀記稱匈奴南單于列傳范曄因去其單于二字〔集解〕黃山曰此亦本傳小題下章懷注文也編目錄者本卽用小題爲主目故竝注取之與前第三十卷下有注同
第八十卷
烏桓
鮮卑
光武起後漢乙酉歲改建武元年傳及十二帝至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庚申〔集解〕黃山曰庚申誤當作庚子 凡一百九十五年
十二帝后紀一十二卷
志三十卷〔集解〕黃山曰此行不著志數亦以別異於范書
八十列傳八十八卷
附官本目錄 范書敘例旣亡編次大指莫能盡識然十紀八十列傳各小題皆范所自定就其分卷分篇觀之莫不各有微意至卷首目錄乃傳是書者所加唐以前蓋固有之列小題於前次子目於後原以小題過簡非子目不明也轉寫者或見子目已詳反覺小題爲贅任意芟去亦尙有芟未盡者如汲古本猶存光武十王一小題是矣顧小題朱目也子目乃目之注也去小題則紀傳分合之用意不可復識此其失也自宋乾興監本附入劉昭所注之續志三十卷目錄復有增改其景德以前之監本目錄今竝無得而徵南宋迄明監本相承一成不變私家本則雖加入志目未敢盡改其舊故時或有異官本目錄則原依監本合續志通作一百二十卷與書相應論者謂監本馬范無別致洪邁孫承澤輩誤以八志同爲范作但洪孫所見木旣卽如此益知其來已久仍爲乾興舊式矧官本目錄卷合第分條理精審前後一律尤有勝汲古本處可以參觀而得故準前書補注之例附著於後
後漢書目錄
|
宋 | 宣 | 城 | 太 |
守范 曄 撰 |
|
梁 |
| 剡 |
|
令劉 昭補志 |
|
唐 | 章 | 懷 | 太 |
子 賢 注 |
帝后紀一十二
志三十共一百三十卷
列傳八十八
帝后紀
後漢書卷一上
帝紀第一上
光武上 秀
後漢書卷一下
帝紀第一下
光武下
後漢書卷二
帝紀第二
明帝 莊
後漢書卷三
帝紀第三
章帝 炟
後漢書卷四
帝紀第四
和帝 肇
殤帝 隆
後漢書卷五
帝紀第五
安帝 祐
後漢書卷六
帝紀第六
順帝 保
冲帝 炳
質帝 纘
後漢書卷七
帝紀第七
桓帝 志
後漢書卷八
帝紀第八
靈帝 宏
後漢書卷九
帝紀第九
獻帝 協
後漢書卷十上
后紀第十上
光武郭皇后
光烈陰皇后
明德馬皇后
章德竇皇后
和帝陰皇后
和熹鄧皇后
後漢書卷十下
后紀第十下
安思閻皇后
順烈梁皇后
孝崇匽皇后
桓帝懿獻梁皇后
桓帝鄧皇后
桓思竇皇后
孝仁董皇后
孝靈宋皇后
靈思何皇后
獻帝伏皇后
獻穆曹皇后
志
後漢書卷十一
志第一 律厤上
律準
候氣
後漢書卷十二
志第二 律厤中
賈逵論厤
永光論厤
延光論厤
漢安論厤
熹平論厤
論月蝕
後漢書卷十三
志第三 律厤下
厤法
後漢書卷十四
志第四 禮儀上
合朔
立春
五供
上陵
冠
夕牲
耕
高禖
養老
先蠶
祓禊
後漢書卷十五
志第五 禮儀中
立夏
請雨
拜皇太子
拜王公
桃印
黃郊
立秋
貙劉
案戶
祠星
立冬
冬至
臘
大儺
土牛
遣衞士
朝會
後漢書卷十六
志第六 禮儀下
大喪
後漢書卷十七
志第七 祭祀上
光武卽位吿天
郊
封禪
後漢書卷十八
志第八 祭祀中
北郊
明堂
辟雍
靈臺
迎氣
增祀
六宗
老子
後漢書卷十九
志第九 祭祀下
宗廟
社稷
靈星
先農
迎春
後漢書卷二十
志第十 天文上
王莽三
光武十二
後漢書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天文中
明十二
章五
和三十三
殤一
安四十六
順二十三
質三
後漢書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天文下
桓二十八
靈二十
獻九
隕石
後漢書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 五行一
貌不恭
淫雨
服妖
雞禍
靑眚
屋自壞
訛言
旱
■
狼食人
後漢書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五行二
災火
草妖
羽蟲孽
羊禍
後漢書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五行三
大水
水變色
大寒
雹
冬雷
山鳴
魚孽
蝗
後漢書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地震
山崩
地陷
大風拔樹
螟
牛疫
後漢書卷二十七
志第十七 五行五
射妖
龍蛇孽
馬禍
人痾
人化
死復生
疫
投蜺
後漢書卷二十八
志第十八 五行六
日蝕
日抱
日赤無光
日黃珥
日中黑
虹貫日
月蝕非其月
後漢書卷二十九
志第十九 郡國一
河南
河內
河東
弘農
京兆
馮翊
扶風
右司隸
後漢書卷三十
志第二十 郡國二
潁川
汝南
梁國
沛國
陳國
魯國
右豫州
魏郡
鉅鹿
常山
中山
安平
河間
淸河
趙國
勃海
右冀州
後漢書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
陳留
東郡
東平
任城
泰山
濟北
山陽
濟陰
右兗州
東海
琅邪
彭城
廣陵
下邳
右徐州
後漢書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
濟南
平原
樂安
北海
東萊
齊國
右靑州
南陽
南郡
江夏
零陵
桂陽
武陵
長沙
右荊州
九江
丹陽
廬江
會稽
吳郡
豫章
右揚州
後漢書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
漢中
巴郡
廣漢
蜀郡
犍爲
䍧牁
越巂
益州
永昌
廣漢屬國
蜀郡屬國
犍爲屬國
右益州
隴西
漢陽
武都
金城
安定
北地
武威
張掖
酒泉
敦煌
張掖屬國
張掖居延屬國
右涼州
上黨
太原
上郡
西河
五原
雲中
定襄
鴈門
朔方
右幷州
涿郡
廣陽
代郡
上谷
漁陽
右北平
遼西
遼東
玄菟
樂浪
遼東屬國
右幽州
南海
蒼梧
鬱林
合浦
交趾
九眞
日南
右交州
後漢書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太傅
太尉
司徒
司空
將軍
後漢書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
太常
光祿勳
衞尉
太僕
廷尉
大鴻臚
後漢書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宗正
大司農
少府
後漢書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
執金吾
太子太傅
大長秋
太子少傅
將作大匠
城門校尉
北軍中候
司隸校尉
後漢書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州郡
縣鄕
亭里
匈奴中郞將
烏桓校尉
護羌校尉
王國
宋衞國
列侯
關內侯
四夷國
百官奉
後漢書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輿服上
玉輅
乘輿
金根
安車
立車
耕車
戎車
獵車
輧車
靑蓋車
綠車
皂蓋車
夫人安車
大駕
法駕
小駕
輕車
大使車
小使車
載車
導從車
車馬飾
後漢書卷四十
志第三十 輿服下
冕冠
長冠
委貌冠
皮弁冠
爵弁冠
通天冠
遠遊冠
高山冠
進賢冠
法冠
武冠
建華冠
方山冠
巧士冠
𨚫非冠
卻敵冠
樊噲冠
術氏冠
鶡冠
幘
佩
刀
印
黃赤綬
赤綬
綠綬
紫綬
靑綬
黑綬
黃綬
靑紺綸
后夫人服
列傳
後漢書卷四十一
列傳第一
劉玄
劉盆子
後漢書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王昌
劉永
張步
李憲
彭寵
盧芳
後漢書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
隗囂 囂音五高反
公孫述
後漢書卷四十四
列傳第四 宗室四王三侯
齊武王 縯 子北海靜王興
趙孝王 良
城陽恭王 祉
泗水王 歙
安成孝侯 賜
成武孝侯 順
順陽懷侯 嘉
後漢書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李通
王常
鄧晨
來歙 曾孫歷
後漢書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鄧禹 子訓 孫隲
寇恂 曾孫榮
後漢書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
馮異
岑彭
賈復
後漢書卷四十八
列傳第八
吳漢
陳俊
蓋延
臧宮
後漢書卷四十九
列傳第九
耿弇 弟國 國子秉 秉弟夔 國弟子恭
後漢書卷五十
列傳第十
銚期
王霸
祭遵 從弟彤
後漢書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一
任光 子隗
李忠
萬脩
邳彤
劉植
耿純
後漢書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朱祐
景丹
王梁
杜茂
馬成
劉隆
傅俊
堅鐔
馬武
後漢書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三
竇融 弟子固 曾孫憲 玄孫章
後漢書卷五十四
列傳第十四
馬援 子廖 子防 兄子嚴 族孫稜
後漢書卷五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卓茂
魯恭 弟丕
魏霸
劉寬
後漢書卷五十六
列傳第十六
伏湛 子隆
侯霸
宋弘
蔡茂 郭賀附
馮勤
趙憙
牟融
韋彪 族子義
後漢書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
宣秉
張湛
王丹
王良
杜林
郭丹
吳良
承宮
鄭均
趙典
後漢書卷五十八上
列傳第十八上
桓譚
馮衍
後漢書卷五十八下
列傳第十八下
馮衍 子豹
後漢書卷五十九
列傳第十九
申屠剛
鮑永 子昱
郅惲 子壽
後漢書卷六十上
列傳第二十上
蘇竟
楊厚
後漢書卷六十下
列傳第二十下
郞顗
襄楷
後漢書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郭伋
杜詩
孔奮
張堪
廉范
王堂
蘇章 族孫不韋
羊續
賈琮
陸康
後漢書卷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樊宏 子儵 族曾孫準
陰識 弟興
後漢書卷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朱浮
馮魴
虞延
鄭弘
周章
後漢書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梁統 子竦 曾孫商 玄孫冀
後漢書卷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張純 子奮
曹褒
鄭玄
後漢書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鄭興 子眾
范升
陳元
賈逵
張霸 子楷 楷子陵 陵弟玄
後漢書卷六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桓榮 子郁 孫焉 曾孫鸞 玄孫典 彬
丁鴻
後漢書卷六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張宗
法雄
滕撫
馮緄
度尙
楊琁
後漢書卷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劉平
趙孝
湻于恭
江革
劉般 子愷
周磐
趙咨
後漢書卷七十上
列傳第三十上
班彪
後漢書卷七十下
列傳第三十下
班彪 子固
後漢書卷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第五倫 曾孫種
鍾離意
宋均 族子意
寒朗
後漢書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光武十王
東海恭王 彊
沛獻王 輔
楚王 英
濟南安王 康
東平憲王 蒼 子任城孝王尙
阜陵質王 延
廣陵思王 荊
臨淮懷公 衡
中山簡王 焉
琅邪孝王 京
後漢書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朱暉 孫穆
樂恢
何敞
後漢書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鄧彪
張禹
徐防
張敏
胡廣
後漢書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袁安 子敞 玄孫閎
張酺
韓稜
周榮 孫景
後漢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郭躬 弟子鎭
陳寵 子忠
後漢書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班超 子勇
梁慬
後漢書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楊終
李法
翟酺
應奉 子劭
霍諝
爰延
徐璆
後漢書卷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王充
王符
仲長統
後漢書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卷 明帝八王
千乘哀王 建
陳敬王 羨
彭城靖王 恭
樂成靖王 黨
下邳惠王 衍
梁節王 暢
淮陽頃王 昞
濟陰悼王 長
後漢書卷八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李恂
陳禪
龐參
陳龜
橋玄
後漢書卷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崔駰 子瑗 孫寔
後漢書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周爕
黃憲
徐穉
姜肱
申屠蟠
後漢書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楊震 子秉 孫賜 曾孫彪 玄孫脩
後漢書卷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章帝八王
千乘貞王 伉
平春悼王 全
淸河孝王 慶
濟北惠王 壽
河間孝王 開
城陽懷王 淑
廣宗殤王 萬歲
平原懷王 勝 和帝子
後漢書卷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張晧 子綱
王龔 子暢
种暠 子岱 拂 拂子劭
陳球
後漢書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杜根
欒巴
劉陶
李雲
劉瑜
謝弼
後漢書卷八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虞詡
傅爕
蓋勳
臧洪
後漢書卷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張衡
後漢書卷九十上
列傳第五十上
馬融
蔡邕
後漢書卷九十下
列傳第五十下
蔡邕
後漢書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左雄
周舉 子勰
黃瓊 孫琬
後漢書卷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荀淑 子爽 孫悅
韓韶
鍾皓
陳寔 子紀
後漢書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李固 子爕
杜喬
後漢書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吳祐
延篤
史弼
盧植
趙岐
後漢書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皇甫規
張奐
段熲
後漢書卷九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陳蕃
王允
後漢書卷九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 黨錮
劉淑
李膺
杜密
劉祐
魏朗
夏馥
宗慈
巴肅
范滂
尹勳
蔡衍
羊陟
張儉
岑晊
陳翔
孔昱
苑康
檀敷
劉儒
賈彪
何顒
後漢書卷九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郭太
符融
許劭
後漢書卷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竇武
何進
後漢書卷一百
列傳第六十
鄭太
孔融
荀彧
後漢書卷一百一
列傳第六十一
皇甫嵩
朱儁
後漢書卷一百二
列傳第六十二
董卓
後漢書卷一百三
列傳第六十三
劉虞
公孫瓚
陶謙
後漢書卷一百四上
列傳第六十四上
袁紹
後漢書卷一百四下
列傳第六十四下
袁紹 子譚
劉表
後漢書卷一百五
列傳第六十五
劉焉
袁術
呂布
後漢書卷一百六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衞颯
任延
王景
秦彭
王渙
許荊
孟嘗
第五訪
劉矩
劉寵
仇香
童恢
後漢書卷一百七
列傳第六十七 酷吏
董宣
樊曄
李章
周紆
黃昌
陽球
王吉
後漢書卷一百八
列傳第六十八 宦者
鄭眾
蔡倫
孫程
曹騰
單超
侯覽
曹節
呂强
張讓
後漢書卷一百九上
列傳第六十九上 儒林
劉昆
洼丹
任安
楊政
張興
戴憑
孫期
歐陽歙
牟長
宋登
張馴
尹敏
周防
孔僖
楊倫
後漢書卷一百九下
列傳第六十九下 儒林
高詡
包咸
魏應
伏恭
任末
景鸞
薛漢
杜撫
召馴
楊仁
趙曅
衞宏
董鈞
丁恭
周澤
鍾興
甄宇
樓望
程曾
張玄
李育
何休
服䖍
潁容
謝該
許愼
蔡玄
後漢書卷一百十上
列傳第七十上 文苑
杜篤
王隆
夏恭
傅毅
黃香
劉毅
李尤
蘇順
劉珍
葛龔
王逸
崔琦
邊韶
後漢書卷一百十下
列傳第七十下 文苑
張升
趙壹
劉梁
邊讓
酈炎
侯瑾
高彪
張超
禰衡
後漢書卷一百十一
列傳第七十一 獨行
譙玄
李業
劉茂
温序
彭脩
索盧放
周嘉
范式
李善
王忳
張武
陸續
戴封
李充
繆彤
陳重
雷義
范冉 一名丹
戴就
趙苞
向栩
諒輔
劉翊
王烈
後漢書卷一百十二上
列傳第七十二上 方術
任文公
郭憲
許楊
高獲
王喬
謝夷吾
楊由
李南
李郃
段翳
廖扶
折像
樊英
後漢書卷一百十二下
列傳第七十二下 方術
唐檀
公沙穆
許曼
趙彥
樊志張
單颺
韓說
董扶
郭玉
華佗
徐登
費長房
薊子訓
劉根
左慈
計子勳
上成公
解奴辜
甘始
王眞
王和平
後漢書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七十三 逸民
野王二老
向長
逢萌
周黨
王霸
嚴光
井單
梁鴻
高鳳
臺佟
韓康
矯愼
戴良
法眞
漢濱老父
陳畱老父
龐公
後漢書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七十四 列女
鮑宣妻
王霸妻
姜詩妻
周郁妻
曹世叔妻
樂羊子妻
陳文矩妻
孝女曹娥
許升妻
袁隗妻
龐淯母
劉長卿妻
皇甫規妻
陰瑜妻
盛道妻
孝女叔先雄
董祀妻
後漢書卷一百十五
列傳第七十五
東夷
後漢書卷一百十六
列傳第七十六
南蠻
西南夷
後漢書卷一百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西羌
後漢書卷一百十八
列傳第七十八
西域
後漢書卷一百十九
列傳第七十九
南匈奴 前書直言匈奴傳不言南北今稱南者明其爲北生義也以南單于向化尤深故舉其順者以冠之東觀記稱匈奴南單于列傳范曄因去其單于二字
後漢書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八十
烏桓
鮮卑
光武起後漢乙酉歲改建武元年傳及十二帝至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庚申凡一百九十五年
官本跋尾
原任詹事 臣浩 謹言按范氏後漢書隋志云九十七卷唐志云九十二卷論贊五卷今論贊附於紀傳共九十卷蓋自唐章懷作注付秘書省傳之至今其篇第如此唐志又云賢注後漢書一百卷以紀傳中分上下卷者凡十也劉昭注補志三十卷陳振孫云本別爲一書至乾興初孫奭建議校勘補亡借闕館閣書目乃直以爲百二十卷今考經籍志云後漢書一百二十五卷范氏本劉昭注則志之合於書亦不自奭始矣晁以道謂范書創爲后紀及采風俗通枹朴子詭譎事失史之體按呂后有紀見於前書不可謂創何焯云東京諸后臨朝者六范書自合史家之變未可議也王喬左慈附見於方術原未予立傳又何譏焉陳氏又云劉昭所注乃司馬彪續漢書之八志今考章懷注所引續漢書文多與志同其言足信然先范氏而有作者若劉珍之東觀記謝承薛瑩華嶠謝沈袁山松諸家之書張瑩之漢南記今無一存者而彪書之志以附於漢書而傳非其幸歟范氏旣未嘗爲序卷目皆後人所定一志而分爲數帙一傳而竝列數人皆非史氏之舊馬班可作當不謂然然作者便於編輯讀者便於檢稽不啻爲晉宋以後史書導之先路矣茲奉
敕校勘監本漶漫剝落有他本可據者釐而正之疑不可考者仍之刊誤諸家在景祐以前者間爲補綴白吳仁傑刊誤補遺而下有前人所未及發者亦分別采輯以備參考刊刻旣竣 臣浩 復與同事諸臣詳審校勘錄爲後漢書考證若干條汲深而後知綆之短掃迅而後知葉之多爲悚爲慚罔知所措臣謹識
又一葉
原任詹事臣陳浩庶子臣朱良裘侍讀臣齊召南洗馬臣陸宗楷編修臣孫人龍原任編修臣杭世駿檢討臣萬松齡恩貢生臣曾尙渭等奉
敕恭校刊